1944年3月19日,著名學者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引起朝野轟動。

毛澤東在讀到《甲申三百年祭》寫李自成進京後因驕傲自滿和部屬腐敗而導致最終失敗之教訓時極爲興奮,連連擊掌道:“好文章,好文章!”毛澤東是從政治角度來看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警告自己決不當李自成。李自成已經成爲政治家的反面教材了。

從歷史學角度來看,《甲申三百年祭》遠不是一篇合乎治學規範的文章,充滿政治隱喻和影射史學。郭沫若把李巖、紅娘子、陳圓圓這些民間傳說中的人物當作確鑿歷史人物來寫,甚至把他們寫成決定李自成起義軍成敗的關鍵。把史學論文與文學創作混在一起,以假設眼光看待歷史,有點不倫不類。

長期以來,郭沫若認爲李自成是因爲腐敗而亡的觀點影響很大。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顧誠明確反對這種觀點,顧誠在《南明史》中寫到:”大順政權之所以站不住腳,不是因爲領導層變質,失去貧苦羣衆的支持;恰恰相反,由於它尚未完成質變,繼續執行打擊官紳地主的政策,引起縉紳們的強烈不滿,因而不可能穩定自己的統治區,把漢族各階層人士結成抗清的一致勢力。軍事上部署的失誤又導致滿洲貴族得以勾結漢族官紳,構成對大順軍壓倒的優勢。說李自成等大順軍領導人因驕致敗,是指他們目光短淺,驕傲輕敵;而決不能解釋爲他們驕奢淫逸。“

《米脂縣誌》記載說,:“明末李自成,銀川驛之馬伕耳。因裁驛站、饑荒,無所得食,奮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千萬不要小看下崗職工啊,隨時都有可能出現一個翻天覆地的英雄人物。

崇禎二年(1629年)李自成起義,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李自成百萬大軍摧枯拉朽席捲天下,短短三個月就從西安打到北京城下,於三月十九日破城,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煤山,明朝滅亡。

李自成進京稱帝,風光無限,可是短短四十二天,風雲變幻,被吳三桂和滿清軍隊趕出北京城,潰不成軍一路狂奔,最後在九宮山居然被山民鏟去半個腦袋。

李自成爲什麼失敗?一直都是衆說紛紜,各有說法。

顧誠認爲,政治上,李自成等大順軍以農民利益維護者自居,執行打擊官紳地主的政策,在管轄區內大搞追贓助餉,引起縉紳們的強烈不滿,把業已倒向自己的官紳地主推回到敵對地位。軍事上,李自成等大順軍領導人缺乏戰略眼光.他幾乎沒有意識到清軍是同自己爭奪天下的主要對手。

當時還有一個客觀因素不能忽視,那就是鼠疫。

《明史·五行志》記載,崇禎十六年“京師大疫,自二月至九月”。文獻記載“賊過處皆大疫”,李自成的大軍感染鼠疫也是很厲害的,滿清的騎兵卻很少被感染的,因爲鼠疫經跳蚤傳播,跳蚤討厭馬味,所以騎兵不易被鼠疫傳染。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曹樹基就認爲,從某種意義上說,李自成是被迅速傳染的鼠疫逐出了北京。

李自成失敗的因素有多種,但是有一個問題很突出,李自成爲什麼得到了民心卻失去了天下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明朝滅亡李自成確實是得民心得來的,當時河南大旱,民不聊生,李自成順應民心地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當時有首歌謠是這樣唱的:“喫他娘,穿他娘,喫着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迎闖王,不納糧”,老百姓真是雙手支持,李自成幾個月就有了百萬大軍。

李自成還提出了“三年不徵,一民不殺”的口號,被明朝苛捐雜稅逼得走投無路的老百姓還能不支持李自成嗎!

李自成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得到了民心但是這百萬大軍誰來養活。李自成把目光盯在了明朝的官僚士紳,玩了一招追繳助餉。明朝滅亡,官員們爭先恐後地前往大順朝報名請求錄用,他們萬萬沒想到迎接他們的酷刑和殺戮。李自成的大順朝一直都是採取追贓助餉的辦法,嚴刑拷打迫使官紳交出財產,以充軍費。進京以後,更是大顯身手,“其輸餉之數,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科道、吏部五萬、三萬,翰林 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矣。勳戚之家無定數,人財兩盡而後已”(楊士聰:《甲申核真錄》)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在北京城破後被逮捕“索餉二十萬”,再加上怒聞其愛妾陳圓圓被大將劉宗敏掠去,家仇國恨加在一起吳三桂還會投降李自成嗎?

李自成的追贓助餉實際上是將明朝的官紳乃至士大夫推向大順朝的對立面。李自成得到了民心卻失去了士心和官心。士紳階層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核心,歷代統治者都要千方百計討好利用,得士者才能得天下。

李自成沒文化沒眼光,看看他用的這些文臣武將就知道必輸無疑。劉邦是無賴,但是會用人啊,蕭何、張良,韓信包打天下。朱元璋是和尚,但是知道什麼是人才啊,千方百計找儒生名士,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讓朱元璋平定天下。

李自成起用的大都是些下層的失意文人,水平太低沒啥格局。宋獻策,就是一個江湖算卦的,連個秀才都不是,但粗通文墨,“精於六壬奇門遁法及圖讖諸數學”,向李自成獻上“十八子主神器”的讖語討得歡心。牛金星,舉人出身,“通天官風角諸書,亦頗講孫吳兵法”,最熱衷的是讓李自成當皇帝,謀取自己的權位。這兩位後來都成了李自成的叛徒,投靠清朝了。至於郭沫若最喜歡的李巖,顧誠認爲是個子虛烏有的人物。

牛金星和宋獻策加起來都趕不上一個范文程。

清朝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懂得用人才啊,范文程就是大清的國師,《清史稿》評價:文程定大計,左臺贊襄,佐命勳最高。

范文程很早就看出李自成失敗的必然性,“逼隕其主,天怒也;刑戮縉紳,士憤矣;掠民資財,淫人妻女,火人廬舍,民憾矣。”

面對清軍初佔北京城人心惶惶的局面,范文程提出:“官來歸,復其職;民來歸,復其業”,安定士心與民心纔是一個朝廷鞏固的關鍵。李自成的大順朝把北京搞得“儒生紛紛乞考,填擁於市”,不垮臺纔怪。

順治二年(1645年)南京攻下後,范文程上疏:“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爲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今宜廣其途以搜之”。

得士心得天下,李自成要是懂得這個道理還會輸得這麼慘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