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說的就是大明,末代皇帝崇禎雖然非常的勤奮,也一心想要振興大明,但是由於他本身的人物性格侷限及當時的內憂外患,最終被李自成攻陷京城,自己也吊死煤山,大明王朝宣告滅亡。

大明朝的腐敗不是一天兩天的,這也爲諸多小說、影視劇本提供了無盡的素材,其中關於滅亡大明王朝的闖王李自成的描述也是非常多的,像我們熟知的金庸先生的《碧血劍》、《鹿鼎記》中都有提及。

作爲農民起義軍的首領,李自成一路披荊斬棘,最終稱帝,並且滅亡了大明王朝,有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那個意思,但是他和朱元璋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在當了皇帝之後,驕奢淫逸,不思進取,最終也爲自己的失敗埋了單,而關於他的最終的死因是衆說紛紜,像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寫的是其在九宮山出家爲僧,而專家則稱,李自成作爲一代傳奇人物,死的卻很窩囊。

本來李自成也就是個明朝的普通農民,因爲當時明朝的腐敗,加上連年的天災導致民不聊生,各地農民是揭竿而起,李自成也就加入到了起義的大軍之中,趁着明朝大軍忙着剿滅張獻忠的時候,李自成攻入了河南,立馬開倉放糧,並打起了“均田免賦”的旗幟,有地種又不上稅,這個政策直擊農民痛點,因此紛紛擁立李闖王。

仁義之師自然所向披靡,各地投奔他的人不計其數,很快,李自成的部隊就成了對抗明朝最強大的一股勢力,幾年間,四處征戰,攻下洛陽,在潼關大勝明軍,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了大順政權,可以說此時的李自成已經達到了人生巔峯,而巔峯過後,不管往哪走都是下坡路了,李自成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或許打仗有些天賦,但是治國的本事實在是差太多了。

李自成的起義軍一路高歌猛進,殺入京城,崇禎帝見大勢已去,自縊身亡,開始李自成還約束手下不準擾民,但在權力的侵蝕之下,李自成自己也開始沉迷享樂,對自己的軍隊根本無暇加以約束,北京城變成了人間地獄,“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

北京城的百姓本來也盼着李闖王來,但是最終等來的不是傳說中的仁義之師,等來的是他們的噩夢,僅僅十五天的時間,大順軍在北京乾淨了壞事,燒殺搶掠無所不幹,這也爲李自成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李自成手下大都是些農民,打起仗來不過是好勇鬥狠,面對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本不是對手,明朝總兵吳三桂聯合多爾袞率領的滿清部隊于山海關大破李自成大順軍,李自成也倉皇向南逃竄,在湖北九宮山附近的時候被以當地農民武裝姜大眼殺死,並祕密埋葬,一代闖王就此謝幕,戎馬半生的李自成,沒有死於大明之手,沒有被滿清所抓,竟然在荒山野嶺死於宵小之手,不禁讓人唏噓,也實在是種諷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