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仔細看過歷史後,會發現,其實中原王朝並不是天生就強大,而是被迫強大,因爲中原王朝一直都有一個天生的敵人,那就是北方遊牧民族;漢王朝爲何會如此輝煌?是因爲北方的匈奴實在是太強大了,給了漢王朝莫大的羞辱和壓力,故而西漢王朝前幾任帝王皆勵精圖治,爲的就是有朝一日擊敗匈奴;雖然漢武帝通過數次北伐,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並沒有徹底擊敗匈奴。

很多人可能會說唐王朝沒有北方的威脅,爲何也能如此強大?的確,唐王朝的確徹底擊潰了北方遊牧民族勢力,但終唐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基本都是在不斷的戰爭中度過的;大明王朝更是不必多說,先後經歷了蒙古、韃靼、瓦剌、日本、後金等強敵;而清朝早期,也是存在着準噶爾汗國這麼一個大敵。而只要中原王朝稍有鬆懈,那必有大禍降臨。

而這裏要說的,就是漢王朝之後的一次鬆懈,結果直接導致漢人損失十之六七,北方中原地帶的漢人更是近乎滅絕,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連課本上都不敢多寫的“五胡亂華”。“五胡亂華”最開始的起因,是由於曹丕的民族政策引起的,但當時曹魏勢力強大,入關的胡人不敢作亂;但是到西晉時期時,自上而下的腐朽,加上不斷的內亂,極大的消耗着國力。

最終,在“八王之亂”時,塞外衆多遊牧民族趁勢作亂,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的國家達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

而這裏主要說的,是“五胡”中的羯族,羯族原本只是一個小,但就是這個小,卻在“五胡亂華”時期屠戮漢人最狠;羯族在“五胡亂華”時期建立的政權叫後趙,其建立者名叫石勒,這石勒也算是一代雄主,壯健有膽力,雄武好騎射,喜歡儒家文化。早年跟隨流民帥汲桑,投靠成都王司馬穎部將公師藩。八王之亂後,投靠漢光文帝劉淵。重用名臣張賓,以襄國爲根據地,消滅王彌、幽州王浚、幷州劉琨、冀州邵續、遼西段匹磾的割據勢力,佔據幽並冀州之地。

靳準發動平陽政變後,正式與劉曜決裂。並自稱趙王,定都襄國,西取關中,東擒苟晞和曹嶷,滅亡前趙,南掠晉土,北侵代國,令後趙成爲北方最強的國家,實行多項措施,推動了文教和經濟的發展。在石勒統治時期,大量啓用漢人,故而民族關係十分和諧。但是在石勒去世後,其侄子石虎篡位,稱居攝天王;這石虎非常殘暴,殺人如麻,徵役無時,大興土木,荒淫無度,社會矛盾尖銳。

而且當時由於常年征戰,根本就沒足夠的糧草補給軍隊,怎麼辦?作爲還未完全開化的種族,所有的道德觀念都是不存在的,於是就有了“兩腳羊”充當軍糧一說,那這“兩腳羊”從何而來?那當然是擄掠比他們弱小的人來充當了,當時在中原大地,誰最弱小?那無疑是漢人,所以在後趙管轄範圍內的漢人就遭了殃,不僅要極重的徭役,不僅妻女被強搶入宮,不僅被當獵物射殺,而且還要充當“兩腳羊”。

多重打壓之下,北方漢人數量急速銳減,幾近滅絕;不是沒人反抗過,但由於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所以這些反抗之人的結局更慘。而且石虎雖然暴戾,但卻不是無能,直到石虎死後,纔有一個漢人登高一呼,舉起了反抗後趙暴政的大旗,這人就是冉閔。說起來,這冉閔還是石虎的養孫,冉閔年幼時就果斷敏銳,石虎很寵愛他,如同對待自己孫子們一樣撫養他。冉閔成年後,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力過人,多計謀,立下諸多戰功。

但是在石虎死後,後趙陷入爭權奪位的泥潭中,而冉閔作爲手握兵權的大將,也是無法避免;在危難之際,冉閔乾脆舉起反抗後趙的大旗,並以絕對的優勢取得了勝利,但在這過程中,冉閔本對胡人是網開一面的,但胡人卻不服他,都要離開。冉閔明白鬍人不願爲己所用,頒佈命令告知內外趙人,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凡文官進位三等,武職都任牙門。

一天之內,殺了數萬胡人。冉閔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羯,不論貴賤男女少長一律殺頭,死者達二十餘萬,屍體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喫。集居在四方的胡人,當地的軍隊依照冉閔的命令殺了他們,當時外表長得高鼻多須的人有一半因濫殺而死。據不完整統計,整個北方,被殺的胡人超過百萬,而且遷移中死去的胡人,更是不計其數;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殺胡令”了。

不管冉閔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但終究爲北方漢人爭取了一個非常不錯的生存環境;雖然,最終冉閔失敗了,被前燕“戰神”慕容恪所敗,並被擒殺,但因爲冉閔的“殺胡令”,導致之後統治北方的各族,都不敢小覷漢人,各族之間得到了一個平衡;經過多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漢人取得了權力,隋朝的建立者楊堅就是其中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