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场关于非遗传承的文化盛宴全面“开席”。这一天,听到最多的就是“传承”。

图片来源网络。

可最好的传承是什么?“作为一名传承人,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好接班人,把《格萨(斯)尔》一代代传下去。”87岁的金巴扎木苏说。这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用质朴的话语道出非遗传承的真谛,那就是培养接班人,让非遗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没有接班人,就没有传承,所以,最好的非遗传承就是“努力培养好接班人”。

既是技术的拥有者,更是非遗的传承人。颛桥剪纸、海派漆艺,莘庄钩针编织、七宝皮影艺术、上海细刻、香囊制作技艺、京剧名家脸谱画、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每一位非遗人,必须肩负起传承的责任使命,通过有力的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在当下,一直有序传承下去。

传承不是三心二意,而是一心一意。总是保留几分,不真心教,又怎么带得出好的传人。所以作为非遗传人,要有不怕被超越,一心只想传承好技艺的洒脱和情怀,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也只有当被传授人的技艺越来越精湛,与自己旗鼓相当,甚至有所超越,才能说真正有了接班人。

充分认可传承,让非遗人更加受尊敬。传承的是技艺,展现的是高尚。教会了他人,甚至更多的人,意味着带来更大的竞争,愿意将祖辈流传下来的技艺与他人分享,不惧竞争,非遗人的这种奉献精神、高尚情怀,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敬。因此,要充分认可传承,支持传承,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让非遗人传承得到回报,让他们更加有地位、更加受尊敬。

确保非遗活动的经常化,让更多年轻人接受非遗。有传承人的愿意教,只解决了一头。有人教,还要有人愿意学,没有这样的“一拍即合”,也很难培养出满意的接班人。就年龄层来说,非遗的传承,年轻人是关键。只有让年轻人了解、接受和喜欢,非遗才能经受时间考验,具有持久生命力。这就意味着,政府部门要常态化开展演、讲、示、教等传承传播活动,要通过互动体验、讲座培训、展演展映、专题展览等一系列喜闻乐见的形式,见人见物见生活,拉近年轻人和非遗的联系。

非遗传承关乎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连着群众的文化生活,连着精准扶贫脱贫,连着社会经济发展……以非遗大省浙江为例,近年来,该省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让更多游客感受乡风民俗,非遗+生态+旅游的产业发展,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进一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需要付出更多的探索与实践。厦门出台首部地方法规支持台胞申报“非遗”传承人,近百组非遗传承人直播公开课推广非遗文化,白沙溪茶厂“摆摊”卖茶,让非遗文化回归自然服务大众……就在今天,保护与传承的好消息不断出来,我们也衷心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好消息源源不断传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