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北京二級防控至少要持續2-4周)

“作爲居民我感覺內心踏實了許多;作爲國家衛生應急專家,第一反應是期待各種措施儘快落實到位。”在談到北京本輪疫情和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時,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虎峯主任向健康時報記者表示。

健康時報:北京防控機制迅速由三級調至二級,您認爲主要的考量是什麼?

王虎峯:這個調控主要是綜合研判了疫情的風險點,通過前瞻性決策做出的調整。

現在可以確定新發地批發市場是第一疫點,風險人羣包括:有暴露風險的,就是去過新發地的人羣;第二,是已經確診病人的密接者;第三,處於潛伏期可以傳播的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特別是後面這類人羣,是難以明確界定的,但不能不防。

北京是首都,交通四通八達,人流也很密集。目前最新情況是有八個城區發現感染者,以豐臺新發地爲中心,逐步向東城、西城、海淀等區蔓延,甚至發現有一些沒有去過新發地的感染者。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所以要當機立斷,做出前瞻性的決策,不要等疫情擴散了,問題凸顯了再決策,而是要預測到到一兩週之後的情況就要決策,這對於奪取疫情防控的主動權至關重要。

健康時報:北京本次疫情和武漢的疫情防控上都有哪些異同?

王虎峯:北京在應對此次疫情和之前武漢的疫情防控上是有很多異同的。第一是前瞻決策,要跑在疫情發展的前頭,至少提前一到兩週做出反應。要明確緊急應對的不僅是眼前的狀況,這是一場對策和疫情的賽跑,我們要跑在前頭取得主動權,不能被動倉促應戰;

二是“軟封城”,我們管理的是人,雖然不鼓勵人員流動但也並沒有“一刀切”,不允許出城,而是找到了一個“非必要不出城”的平衡點。

三是防交叉感染,醫療機構門診預約,分時段就醫,儘量避免交叉感染風險。這也是在之前的戰役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四是應檢盡檢、願檢盡檢。目前北京預約核酸檢測,滿負荷運轉,但避免擁擠。

健康時報:就目前北京的防疫狀態來講,北京的二級防控大約會持續多久?

王虎峯:按照疫情週期管理來看北京的二級防控預估至少要持續2-4周。也就是說兩週後如果能穩定下來還要再等兩週才能調整。因爲新冠肺炎一般潛伏期不超14天、超長潛伏期大約是30天,因此,2-4周後會再進行評估。目前在風險並沒有完全解除的情況下,大家還是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好防護。

健康時報:北京在調至二級響應下,有15項必須加強的防控措施,您怎麼看。

王虎峯:這些都是非常具體和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第一是“全人羣管理”的措施。現在較大比例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點,唯有“全人羣管理”才能堵上這個隱性感染的漏洞。

第二是“制動管理”,就是要儘量減少人員流動和接觸的機會,提倡遠程辦公等,換個角度來看“制動”總比治療要好得多;第三是“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羣”管理,如公共場所和健身場所的管理,養老、福利等特殊機構的管理等。第四是之前包括在SARS戰役中容易被忽略掉的問題——“循食品鏈管理”,雖然新冠肺炎主要是呼吸道傳播,但病毒最初的發現都與食品相關,目前已發現在餐館工作的感染者。所以對食物和餐飲場所的全面排查防控是重點環節。北京這次能抓緊補上這點,是個非常重大的進步。

延伸閱讀
  • 北京四套班子一把手全出動 區委書記區長連夜檢查
  • 新發地休市果蔬交易不停 這些"大王"忙着四處掃貨
  • 北京應急響應升至二級 公租房實行園區封閉管理
王牧青 本文來源:健康時報 作者:李寧 責任編輯:王牧青_NB127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