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陈鹤琴先生,是因为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句话都被用来绑架老师,让不少老师苦不堪言,毕竟再会教的老师很难教会一个不想学的学生,所以不少人对陈鹤琴先生存在误解。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的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被誉为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有两点:他教育的对象是幼儿,这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成长的影响非常大;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家,他用这句话来自省。

01陈鹤琴先生的核心教育理念:“活教育”

“活教育”,这是陈鹤琴先生最核心最著名的教育理念。这个理念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形成了结构完善、内容丰富的教育理论体系,对我国的教育幼儿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老师按照课本内容一节一节地上,学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学,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这大致是陈鹤琴先生提出“活教育”理论的最初原因,他认为应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让孩子在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让自己的体验与课本中的知识相印证,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事先做人,“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目的和意义,如何建立完美的人际关系,参与生活,追求个人幸福等;“做中国人”是要培养每个人的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品质;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是“做现代中国人”,要具备健全的身体,有建设的能力,有创造的能力,能够合作,要有服务精神。

02把儿子做研究对象

陈鹤琴先生一生致力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注重科学实验。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他把自己的儿子作为观察对象,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他连续808天观察、拍照、记录孩子的行为,儿子成了他的工作"对象"、"成果"与实验中心。为了给学生上好儿童心理学课程,有时他还会将儿子抱来课堂做示范。

陈鹤琴先生不但是教育理论家,还是优秀的实践者。陈鹤琴先生一生育有7个子女,他不但那他们作为工作对象,更教育他们长大成人,教育过程中,陈鹤琴先生尤其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督促他们勤奋刻苦,鼓励他们为别人服务。他的七个子女都非常优秀,他们大多在三四十年代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解放以后,有的继续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有些曾经在外交界工作。作为老师,也作为孩子的父亲,陈鹤琴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来自勉无疑是值得尊敬的。

03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仍然有指导意义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距今虽然已经80余年,但放在现在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正是希望学生能够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扭转唯分数论,只重视知识传授,忽略学生身心健康,劳动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培育的局面,更进一步,引导孩子懂得追求个人幸福,追求人生理想,做一个热爱祖国,积极为祖国贡献力量的人。

上面这本家长实用手册,正是陈鹤琴先生多年教育经验的总结,通过生动的实例,融合富有建设性、指导性的教育建议,可读性非常强,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和增进亲子关系,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