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我國作爲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在很早以前就有學者注意到進行對古遺蹟考察,以及對古遺物的研究。據史料記載在北宋時期形成學術系統“金石學”,到清代時期最終形成了我國的考古學前身,到了上世紀20年代隨着周口店、殷墟等遺址的發掘,標誌着我國考古學誕生。考古不僅只是爲了獲得文物,而是能發現的文物來了解歷史,往往古墓中出土的竹簡、史書比文物本身更有價值,因爲它們的發現往往可以證明歷史,甚至糾正史料錯誤改寫歷史。

上世紀70年代,湖北雲夢縣村民進行農田水利建設,意外發現挖出土的顏色跟周圍顏色不同,村民心想難道地下存在古墓?爲何村民會有這樣的判斷呢?原來附近曾發現過一座西漢古墓。果不其然在隨後的挖掘過程中,村民從土裏面挖出了木槨板,於是村民立即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當時文物局聞訊立即派考古隊員趕往現場,但是經過對古墓進行勘探後,專家們卻有些失望。原來經過勘探發現都是一些小型墓葬,考古隊員覺得墓中可能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文物,但是考古發掘工作還要繼續進行。

經過勘探發掘發現12座小型古墓,墓中出土一些彩繪陶器、青銅器、漆木器等,古墓都是長方形豎穴土坑墓,且沒有墓道。其中考古隊員在清理11號墓時,發現了墓中有一副棺槨,當專家小心翼翼打開棺蓋時,裏面的景象讓在場專家大爲喫驚,原來一副人骨架上散亂着堆放着竹簡。專家經過清理竹簡共計1155枚,殘片80枚,分類整理爲十部分內容,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編年記》、《語書》、《爲吏之道》、甲種與乙種《日書》。

這些竹簡長23.1至27.8釐米,寬0.5至0.8釐米,內文爲墨書秦隸,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這些竹簡詳細記載了戰國晚期至秦朝秦始皇時期秦國發生的事情,其主要內容包括秦朝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和醫學等方面。專家通過這些竹簡上提供信息,考古專家可以更加全面深刻了解當時秦國的歷史,專家表示秦統一六國。這對於瞭解秦朝時期的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