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壇,有太多的經典情詩情詞。從《詩經》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起,愛情就成了古典詩詞中的重要題材。

大家之所以愛寫,是因爲愛情是最能打動人心的題材之一。但要寫好一首愛情詩詞,卻並不容易。一方面經典愛情詩詞太多了,以致大家對各類風花雪月也都不感冒了;另一方面,愛情詩詞若非真情實感,其實是很難寫進人心坎裏的。

在這種情況下,本期要說的這首詞能脫穎而出,就挺值得一提了。此詞名叫《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是宋代詞作家李之儀的經典之作。全詞如下: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大家看這首詞的用字,是不是基本上都明白如話,就算是沒什麼古文功底,讀起來也不費力。那它爲何會如此流行呢?而且不只是今人喜歡,古代衆多名家也都十分推崇它。特別是開篇10個字,可謂火了900多年,直到現在還經常被人用來表白。原因大概有兩個。

01這首詞背後的這段愛情故事,確實很不一般

筆者記得詩詞大會第5季中,也曾考過這道題。其實題目很簡單,就是問“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和“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哪個是錯誤的?大家看清楚,是選錯誤的,那答案就是選B。

當時場上是一位12歲的小學生,這位小學生是位高手,不但答對了這道題,還輕鬆地背下了全詞,令人佩服得很。但是場下的蒙曼和康震都樂了,這是爲何?原來這首詞背後,還有一段挺不尋常的愛情故事。而這樣的愛情故事,是挺考慮孩子的接受力的。

當年李之儀的髮妻逝去,他心中已是傷懷不已。而此時,他又正是被貶時。接二連三的事,讓他心中萬般愁苦。一日,他拜訪好友黃庭堅時,遇到了才女楊姝。楊姝爲他彈琴,兩人就這樣相愛了。但是此時李之儀已是55歲,楊姝則比他小了40多歲。

這下大家就明白,爲何康震和蒙曼會樂了。因爲這樣的年齡跨度的感情,再另上女人公才十幾歲年齡,他們要講解給一個小學生聽,確實是不太好開口。於是康震便表示自己只能按小學課本的講法,說一遍。但是就像多數中小學古詩詞讀物一樣,對於詞中女主人公的年齡,康震刻意不提。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場上的選手是名小學生。

02這首詞本身也與兩宋大多數詞作不太一樣

李之儀本身是個詩詞高手,這首詞基本上沒有用什麼複雜的寫法,但卻體現了一種洗盡鉛華之美。到了這個年紀了,李之儀心中的愛情不是風花雪月,而是如共飲長江水一樣的相知。它結構雖然簡單,但卻十分地道,比如首尾的“我”和“君”相互呼就,就令全詞讀來朗朗上口。而幾處比喻,也很是生動形象。

這種風格,在兩宋極少見,頗有漢樂府《古詩十九首》的味道,這是很難得的。所以雖然看上去簡單,但《唐宋詞鑑賞集》卻評價它:有較高的藝術性,很耐人尋味。

後來這首詞也被收錄進《宋詞三百首》,流傳至今。現在很多人都很喜歡用“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這10個字來表白,因爲看它寫得這麼直白,甚至有人認爲這是現代人所寫,可見這個千古名句寫得有多麼接地氣。大家覺得這首詞美不美?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