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长廊中,后浪总能赶超前浪,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尤其是在数学界,我们总能看到少年天才的身影。

2019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一个15岁高一女生便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同龄的孩子还尚且是父母身边任性的宝宝,除了上课,就是玩手机了。而这位小女生,却有如此的荣幸参加世界科学界的盛大论坛,真让不少父母羡慕不已。

这位小女生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学生——谈方琳,她就是别人眼中的数学天才。去年多家主流媒体同一天报道了她的事迹,迅速让她爆红网络。她也因此赢得了世人的注目!

其中,央视获知她参加了科学家论坛,便有意想采访她,但被她婉拒了。

一、15岁的谈方琳为什么有资格参加科学家论坛?

值得一提,这已经是谈方琳第二次参加科学家论坛了,蝉联“最年轻科学家”。小小年纪就可以参加如此盛大的论坛,她的能力如何?

谈方琳是“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一员,2018年,凭借解了世界数学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在“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和主席奖。

因为在各类科创比赛中取得的出众成绩,谈方琳受到上海青少年科学社的邀请,参加了2018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论坛;次年10月,又再次受邀出席该大会。谈方琳已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让人十分惊叹!

从初一暑假开始,淡方琳就跟着教授做数学研究。在教授的引导下,当时才12岁的她就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

到了初三时期,谈方琳经过努力,成功解开了“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课题研究。要知道,在同龄当中的不少学生,考数学都难以及格,然而,谈方琳凭一己之力,就把世界级的数学难题破解了,实力不容忽视。

谈方琳的惊艳表现让人们开始注意到她,上海青少年科学社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关注她,并两次邀请他参加世界科学家论坛。

二、学习为重,婉拒央视采访

对于参加这个顶尖论坛,谈方琳说,主要是来见世面,了解到了很多大咖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认识了很多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学长学姐。

她坦言,因为参加了这个论坛,让她懂得了做课题研究,必须学会面对困难和失败。“遇到困难后,我需要不停地去吸收新知识,更多地去和教授讨论,在课题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我相信,最后一定会有所进展的。”

央视获知谈方琳连续两年获得“最年轻科学家”称号后,便主动与她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对她进行一个节目专访。

面对这样的机会,特别是能够上中央电视台,许多人都不会拒绝。但是谈方琳婉拒了央视的热情邀请,她说:“目前学习为重,也不希望妈妈看到。”

她的母亲对她的教育很严格,常常教育她做人做事不应为名为利,无论取得了多大成就也不应该炫耀。

受到母亲的影响,谈方琳在科研之路上一直专心研究,不希望成为聚光下的“明星”。

三、学习来自于兴趣,从不进行补课学习

据了解,谈方琳的父亲是大学的数学老师,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初一时,她发现自己对数论方向更感兴趣。

她父亲不是这个研究方向的,就帮她联系了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数论的一个数学教授。从初一暑假开始,她便跟着这个教授做起研究。

不得不说,父亲对年幼的谈方琳有了重大影响,谈方琳后来对数学产生极大兴趣就来源于父亲早期的教育。其父母认为学习应基于兴趣,因此从不会将过多的学习负担强压在谈方琳身上。

谈方琳虽然天赋异禀,但天才少女的成长路上并不是那样一帆风顺,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她努力得来的。

在初中时,就曾经有过一次考试失利,让她印象颇深。当时她回到家门口,就担心父母知道后会生气。

但是,父亲注意到她的担心之后,完全不提考试,而是带着她出去玩,放松心情。谈方琳正是这样家庭环境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让她喜欢上了数学。

由于谈方琳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学校就能很好掌握所学知识和完成相关作业,从来不进行补课学习。

相信未来,谈方琳能够保持初心,在科研之路上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四、小结

通过了解谈方琳,相信许多父母都知道兴趣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哪怕九头牛拉他去学习,估计他也无心学下去。在这一点上,许多父母都感触颇深。

对我而言,自己也曾经有过一段痛苦的经历,曾经多么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在孩子放学回家后,经常催促他把作业完成后再玩。可是说多了,孩子慢慢地发生了改变,表面上答应父母,却一拖再拖、迟迟未完成作业。每次他回家后,常常是先玩手机,直到准备去学校时,才匆匆忙忙做作业。如此一来,他的成绩自然不理想。

后来,我意识到兴趣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功的基石。孩子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主动去学习,哪怕父母叫他玩一会,他也不乐意。所以,我开始有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再频繁催促孩子做作业,而是在取得孩子的信任基础上,慢慢地引导他。

在如今“数学难”的时代,一看到数学,就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孩子对数学缺乏兴趣,就很难将它学好。

父母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刘薰宇的《数学三书》。

刘薰宇是谁?他在1919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数理系,曾任浙江春晖中学教员,是数学界的国民大师。

值得一提,有名的朱自清、丰子恺、刘淑琴、何香凝、蔡元培、叶圣陶、李叔同等曾在春晖中学与刘薰宇为同事。

国画大师丰子恺说自己一直没有尝过数学的兴趣,一直没有游览过数学的世界,与刘薰宇相识后,就不知不觉地被他的《数学三书》引进数学的世界里。

1983年,杨振宁在一所初中学校里向学生介绍了一个人。

他说,有一位叫刘薰宇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他读了之后,连连称赞不已: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

特别是刘薰宇的《数学三书》这三本,让他受益匪浅。

我当时也是半信半疑,但看到一套书三本才几十块钱,就抱着试试的想法,把《数学三书》买了回来。

一开始,孩子是抵触的,但是拗不过我,他试着看看这本书。结果让我高兴的是,在这之后,他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原来一天到晚都在玩手机,现在相对以前要玩得少一些,而且也比较主动去完成作业。

如果你和我一样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扰——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妨买一本《数学三书》试试看,也许你的孩子会因此而改变。

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三本书:

第一本《马先生讲数学》,刘熏宇以马先生口吻,讲解了一百多道数学题,并着重讲了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数学趣味》,讲的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用生活中平常遇到的东西来学数学,更易懂易学。

第三本《数学的园地》,虽然有点深度,但讲解的方法很妙,五六年级的学生还能看懂部分的内容。

这个三本书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可以作为自学教材;老师也可以作为教学参考。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

毕竟孩子学好数学,对其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有很大的帮助。

书不贵,三本书也就45块钱,买的是一个希望!也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如能帮助到孩子一点点,这就值了。

点击下面链接给孩子买一套:

45块钱买不了什么,也就一张电影票的钱。用一张电影票钱买一本有可能改变孩子世界的书,简直是物超所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