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图片

秦二世元年,秦朝政府颁下诏令,要求各郡县抽出青壮罪犯前去骊山修建始皇帝坟墓。刘邦所在的沛县也在抽调的郡县之中,所以身为泗水亭帮的刘邦,便被县令安排押送几十名罪犯前去骊山。

但当时天下已经大乱,自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之后,农民起义军便风起云涌般的发展了起来。

因为农民起义军极大地撼动了秦王朝的统治,所以人们不再对秦王朝的法律畏之如虎,因此在刘邦押解罪犯的路上,不断的有罪犯逃跑。

而刘邦对此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就算他有心想拦,自己也是势单力孤,谁知道这些被逼急了的囚犯会做些什么!

这一天,因囚犯不断逃跑而心情烦闷的刘邦一个人喝着闷酒。喝着、喝着,刘邦突然酒性大发,他持剑来到罪犯们的面前,吐着酒气的对他们说:“你们此去骊山是没有活路的,与其如此,不如我现在给你们一条生路,我将你们全部释放,你们各自逃命去吧。”

刘邦图片

罪犯们本来以为自己此行必死无疑,但现在却突然得到了刘邦的释放,一个个不由得欢欣鼓舞。

但是大家都知道,当今天下是乱世,就算现在逃走了,要么是被政府的官吏抓捕住,然后被杀掉,要么就是在乱世中死于战争。

于是在一番思索之后,罪犯中的大部分人都选择留下来跟随刘邦,大家推刘邦为首领,并和他一起起事推翻暴秦。

分析:也许刘邦释放囚徒,反而受到囚徒的拥戴成为反秦首领这件事是个巧合。但是刘邦释放囚徒们的理由绝对不是他说的那么冠冕堂皇,在当时的情况下不断有囚徒逃跑,就算刘邦将剩余的人加到了骊山,按照秦朝的法律他也会被处斩。

所以刘邦释放囚徒的真正原因是,他自己也怕死准备逃跑了,而在逃跑之前不如顺便做个顺水人情,把这些囚徒给放了,也能落个好名声。

所以刘邦释放囚徒们,从表面上看是在救其他人,但是其真实目的是在救自己的性命。

其实现实中也是如此,别人赠与你的所有突如其来的好处背后,实际上都有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刘邦起事之后,带领着他的小股起义部队,长期游荡在芒砀山之中,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日子。

由于日子过得极其艰苦,所以时间一长起义军们都快崩溃了,但就在这个大家都快绝望的关键时刻,有人从刘邦的老家沛县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乱世中的农民起义军

原来,由于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发展的于迅猛,所以沛县县令也准备起事造反。但是单凭他自己的力量又太过薄弱,所以他想将刘邦招为手下,协助他一起起事。

所以他便派了刘邦的妹夫樊哙前来招降刘邦,刘邦得知后自是大喜过望,终于不用再过野人一样的日子了。

于是刘邦带着他的兄弟们高高兴兴地向沛县赶去,但是走到一半却又收到消息,沛县县令又反悔了,由于他害怕刘邦进入沛县之后,夺取自己的县令之位。所以已经下令将城门封死,一个人都不许放进来。

这下子刘邦可火了,他绝不想再回去过野人般的日子,于是他便下令火速地赶到沛县城外,然后和手下们一起立即攻城。

但无奈的是沛县城池坚固,仅凭刘邦和自己的这些由罪犯组成的乌合之众的手下们,一时间根本无法攻克。

但是打不下沛县的刘邦不仅没有绝望,反而还急中生智,想到了一条夺取城池的好计策。

刘邦知道沛县县令平时恶惯满盈,城内居民无不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所以只要自己告诉城内的民众,如果他们自发将沛县县令杀死,并且打开城门欢迎自己进入沛县,自己则保证入城之后对沛县居民秋毫无犯。

想到了这个计策之后,刘邦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一块布上,然后用弓箭射到了城内。城内的居民收到刘邦的消息后,由于对沛县县令的痛恨,他们果然集结起来杀死了县令,并且打开城门欢迎刘邦进城。

就这样,刘邦凭着自己想出的一招妙计,兵不血刃地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座城池。

分析:沛县城内的居民为什么在刘邦的怂恿之下,才敢杀死一直欺负他们的县令。

我认为原因是责任问题,如果沛县居民自发杀死了县令,那么一旦秦王朝的军队来了,追究起责任来必然会祸及自己。

但是如果在刘邦的命令之下杀了县令,那么主要责任就是由刘邦来负。就算秦王朝的军队来了,他们主要打击的对象也是刘邦,而不是自己。

所以,人这种生物在做事的时候,如果责任由自己来担,那么我们就会畏手畏脚,瞻前顾后,但如果责任由别人来担,我们就会放开手脚地去做事,并且破坏力极大。

刘邦进入沛县之后,不出意外的被沛县之内的民众推举为沛公,然后统领整个沛县。

在乱世中,刘邦是一个有远见的首领,所以在占领了沛县之后,他并没有想着怎样去享乐。反而是带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兵马,四处出击去占领那些守备薄弱的城池和土地。

但是有一次刘邦带兵外出之时,他的后院却起火了。原因是这样,在刘邦的军队中,有一个叫雍齿的人,刘邦外出征战时,任命这个人留下来看守城池。

所以他就趁刘邦带兵外出之机,带着城内剩余的军队投靠了魏国,并且接受了魏国的封赏。而且在魏国军队的帮助之下,让刘邦无法再回沛县。

由于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所以真是让刘邦措手不及。但好在刘邦这个人颇具政治头脑,他知道乱世之中有时就需要借力打力。所以他就去投靠了,当时已经颇有势力的项梁(项羽的叔叔)。

西楚霸王项羽

后来,刘邦向项梁借了几千个骁勇善战的士兵,然后在这些士兵的帮助下,顺利地夺回了沛县。

刘邦夺回沛县之后,不仅在沛县巩固了自己作为沛公的地位,更是和更为强大的起义军项家军沾上了关系,所以从此他的势力发展得更为迅猛。

后来,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刘邦便由一个乱世中的小首领,发展成了一个带有枭雄气质的军阀。

分析:既然雍齿和刘邦一同起义,那么他们就应该有共同的利益,可为什么雍齿还是要背叛刘邦呢?

在我看来,那是因为当时的魏国更为强大,他能够给雍齿提供更强大的保护和支持,所以雍齿才会背叛刘邦。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和你有共同利益的人未必就不会背叛你,因为别人可能会给他提供更大的利益。

而有时共同利益的诱惑,真的是比不过更大的利益的诱惑。

总结:如果我们有空的话,真的应该好好地读读历史,因为历史讲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人性。

而我们只有了解了人性,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历史真的是一门非常经世致用的学问。

本文参考书目:《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