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在《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寫道:“二十四年,先主爲漢中王,拜羽爲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衆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羣盜或遙受羽印號,爲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爲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

從此水淹七軍後的關羽威震華夏,成爲定論。

編輯

但是這是真的嗎?

“威震華夏”的劇情是很有一些燃點的,有些人受了一些文章的影響,居然聽信了曹操要用全部的精英來對付關羽的編造。還有的人,被關羽“威震華夏”所迷惑,甚至還有人說關羽兵鋒距離許昌只有百里。

其實呢,看看《武帝紀》裏的時間順序,什麼都明白了。

我簡單列舉一下。

夏五月,引軍還長安。

秋七月,以夫人卞氏爲王后。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使徐晃救之。

冬十月,軍還洛陽。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王軍摩陂。

編輯

看明白了吧,建安24年5月,曹操從漢中退軍後,就一直待在長安,一直待到10月初,然後纔回的洛陽。而關羽水淹七軍後所謂的“威震華夏”發生在建安24年8月。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曹操在長安一定不動,意思就是曹魏的主力部隊一直在長安沒動。關羽都“威震華夏”了,怎麼曹操的主力部隊居然一點反應都沒有?這是不是很奇怪呢。正常來說,曹操應該積極應對,最起碼大軍應該從武關東南下了。而曹操在於禁全軍覆沒後的反應是,給徐晃增兵,增了多少呢?不多,也不少。將軍徐商、呂建加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按漢、魏兵制,一營兵力並無定製,一般在500到1000人。也就是說加上將軍徐商、呂建,徐晃得到了大約10000多人的增援。然後曹操就一直待在長安,甚至沒有返回洛陽爲徐晃後繼。要知道夏侯淵和劉備在漢中對峙時,曹操早早就到長安了。很顯然,在曹仁被圍在樊城,于禁所部三萬人全軍覆沒的情況下。曹操對襄樊戰場的重視程度遠不及之前的漢中戰場。

威震華夏,嚇唬嚇唬老百姓和無知文人是沒有用的,首先得讓曹操怕。曹操打了一輩子仗,縱橫天下,怕過誰啊,還怕你一個區區關羽?

有人說《關羽傳》裏不是說了麼,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我要問了,避什麼銳啊,關羽威脅到許昌了?這些人肯定會告訴我,是的,關羽前鋒距離許昌不過百里。

所謂關羽“威震華夏”,只是給傳主貼個金而已。這是紀傳體史書的通病,但是史官會在其他傳記裏把真相告訴你。《關羽傳》裏這句話“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是溢美之詞。這種寫法屬於我不撒謊,但就玩弄點寫作技巧。也就是曹魏庭議商量,應該怎麼對付關羽,然後有人說了那遷許都吧。也就是無知無膽文士這麼一說。於是給關羽貼個金,曹魏那邊都商量遷許都了。當曹操什麼人了。當曹操傻啊,關羽來了多少人,前鋒到了哪,兵力怎麼部署的,當曹操不知道?

關羽那邊的情況,曹操非常情況。

編輯

我們打開《徐晃傳》就可以知道了。開始的時候徐晃在宛城。那麼水淹七軍後,徐晃在哪呢?《徐晃傳》是這麼寫的:“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徐晃當時在宛城編練新兵,他認爲自己手下都是新兵,打不過關羽,所以前出至陽陵陂。

咋一看,哎呀,徐晃怕關羽呢。這叫讀書不求甚解。陽陵陂在哪?樊城北8裏。看看清楚,徐晃本來在宛城,關羽水淹七軍,“威震天下”後,徐晃反而帶着一幫新兵朝着關羽去了,一直到樊城北8裏的陽陵陂。

關羽威震天下了?徐晃怕了嗎?怕毛啊,徐晃大搖大擺的就要過去幹架了。徐晃都不怕關羽,曹操怕毛啊。曹操派將軍徐商、呂建加強給徐晃的時候,專門叮囑了一句:“須兵馬集至,乃俱前。”結果呢,徐晃沒等部隊到齊,直接把關羽的前鋒打掉了。

至於所謂關羽兵峯距離許昌百里,只不過是“梁、郟、陸渾羣盜或遙受羽印號,爲之支黨”, 這些“羣盜”有屁用啊。

關羽前鋒在哪?《徐晃傳》寫的很清楚,在偃城,樊城北5裏。“賊屯偃城。晃到,詭道作都塹,示欲截其後,賊燒屯走。晃得偃城,兩面連營,稍前,去賊圍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看到沒有,殷署、朱蓋十二營還沒到,徐晃已經把關羽前鋒偃城給打掉了。關羽前鋒就在樊城北5裏,拿什麼去威脅許昌啊?威脅都威脅不了,遷哪門子遷啊。

曹操關照徐晃等部隊集齊再行動,徐晃爲什麼膽子這麼大?關羽哪有多少兵啊,根本就沒多少人,撐死了三萬人,然後關羽還把襄陽、樊城都包圍了。你說關羽手上還能剩多少機動兵力,拿什麼去威脅許昌。徐晃看準了,你關羽就這點兵,兩個包圍圈一放後沒機動兵力了。那還怕你個毛啊,所以徐晃帶着一幫新兵直接就到了離關羽長圍三丈的地方。

徐晃的判斷非常準確,最後作戰時關羽能拿出進行交鋒的機動兵力就5000人。“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

曹操是實打實的三國第一人,當關羽攻樊城,曹仁被圍,于禁慘敗。曹操自然要對形勢進行評估,評估的依據是敵情和我情。一評估曹操就知道了,關羽不過如此,這就是古代所謂的廟算。而在前線的徐晃比曹操更掌握情況,所以徐晃敢帶着一幫新兵“去賊圍三丈所”,這叫武裝大遊行,炫耀武力。就是因爲看破關羽的虛實,不過如此。所謂的“威震華夏”連徐晃都嚇不到,怎麼去嚇曹操。

那爲什麼後來曹操要親征了,還調張遼過來?本文並不是正文,只不過看到很多讀者的留言,發現大部分人並沒有看過《三國志》,所以先行列舉一些史料。關羽攻樊之戰,還是要從奪取空間的戰鬥和消滅敵軍的戰鬥這一角度來進行闡述的,後文再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