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6月18日電(記者王浩明、樹文、王楚捷)618,一年一度的年中網購節鏖戰正酣。今年又恰逢"直播帶貨"的風口,各路明星紛紛出馬,熱鬧非凡。

然而,熱鬧是他們的。中國的體育明星,習慣性地遠離了這次商業盛宴,即便是在與他們聯繫最緊密的體育品牌營銷中。

拱手讓出的C位 618狂歡“帶不動”中國體育明星?

中國的體育明星爲何在這場狂歡中欠缺存在感,甚至消失在了主流視野和聲浪中?而這種"消失"的背後,又折射出中國體育的哪些問題?

拱手讓出的"C位"

"618"電商大戰已經進入白熱化,而擁有衆多粉絲的體育明星卻難以站上"C位",甚至在自己的大本營--運動產品領域,也被不少跨界者蠶食。

以與體育明星商業價值天然契合的體育品牌爲例,其近年來在代言人的選擇上更傾向偶像化、年輕化。幾個運動品牌先後簽下了年輕偶像、說唱歌手和時尚博主等跨界明星爲其代言,一時間成爲營銷發力的新熱潮。

從外部環境來看,受疫情影響,全球大部分體育賽事陷入停擺,很多體育品牌既定的營銷計劃被打亂,體育明星的商業價值也因曝光度的減少而有所下降。此外,衆多流量明星的湧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擠佔了體育明星的商業空間。

女子50米仰泳世界紀錄保持者劉湘出現在電商618的廣告中女子50米仰泳世界紀錄保持者劉湘出現在電商618的廣告中

但體育明星自己的"低調",也讓他們在吸引商業眼球上舉步維艱。其實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明星本可以利用社交網絡在內容營銷上做文章,但反而陷入了集體沉寂的狀態。

例如,在6月8日至14日的抖音體育類別榜單上,除了跳高運動員張國偉排名第一之外,前十名沒有一位現役甚至退役運動員,10-20名中,也只有九球女王潘曉婷一人在列。

在微博上,不少擁有百萬以上粉絲的體育明星,甚至在整個六月期間都更新寥寥。

在這種情況下,商家的選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現實的糾結

其實,面對"618""雙11"等商業機遇,不少體育明星也摩拳擦掌,希望大幹一場,但現實卻讓他們頗爲糾結。

有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在備戰東京奧運會的背景下,疊加疫情的影響,大部分運動隊採取封閉訓練,運動員沒有太多精力參與商業活動,而"影響訓練"會成爲負責訓練的官員、教練員的第一反應;另一方面,在缺乏專業運營團隊的情況下,體育明星很難保持內容平臺的高質量更新和維護,導致他們在"618"這場熱潮中顯得較爲沉寂。

中國體操隊員鄒敬園在雙槓訓練中(資料圖)。新華社記者賈浩成攝中國體操隊員鄒敬園在雙槓訓練中(資料圖)。新華社記者賈浩成攝

某經紀公司曾與一些運動員合作,該機構的負責人說,相比其他明星,體育明星"比較麻煩"。

"比如我跟一個網紅合作,權益談好,合同一簽,就拿下了,但是運動員比較麻煩,需要運動隊、管理中心乃至總局拍板,整個過程搞下來流程很長,而且做的內容限制很多。"他說。

雖然國家體育總局在2019年曾經出臺鼓勵運動員個人開展商業活動的相關文件,但多名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並沒有聽說過這個文件。

此外, 在競技場上強調團隊作戰的運動員,在商業上卻陷入了"單打獨鬥"。職業帶貨人薇婭曾經介紹,自己擁有一支500多人的團隊。相比之下,體育明星背後的團隊可謂十分"簡陋"。

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譚建湘說,不少頭部體育明星的粉絲量毫不遜於這些職業帶貨人,他們應當乘勢而上組建自己的團隊,不斷地拓展,從而形成產業鏈,在這場直播經濟中分得一杯羹。

從單打獨鬥到團隊作戰,對整個體育產業也有着積極的意義。"現在不少體育類專業學生面臨就業問題,一個直播團隊需要體育經紀、體育營銷、體育新聞、形象設計等多方面的人才,對解決體育人才的就業很有幫助。"譚建湘說。

國家跳水隊隊員王涵在訓練中。新華社發(侯昭康攝)國家跳水隊隊員王涵在訓練中。新華社發(侯昭康攝)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出,目前圍繞在運動員周圍的團隊大多是體制內人員或準體制內人員,決定運動員職業生涯計劃的人員這種味道更足。一方面,長期在財政的支撐下,一些人與市場脫節,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這個團隊的目的並不包括商業開發,反而會擔心商業活動影響運動員自身的狀態和成績。

此外,運動員團隊中的經濟賬應該怎樣合理覈算,也是一個難題。

"帶貨"帶出來的改革問題

讓不讓體育明星們"帶貨"、體育明星們能不能"帶貨",看起來是一個小小的商業問題,但這背後恰恰是中國體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我們應該如何定位體育明星的社會身份。

拱手讓出的C位 618狂歡“帶不動”中國體育明星?

2004年12月13日,當時在NBA打球的姚明在美國休斯敦一體育館內爲某品牌手錶拍攝平面廣告。新華社記者呂明響攝 

"618"只是長期以來國內運動員競技與商業分離狀態的一個縮影。運動員一旦與商業活動聯繫緊密,難免被看做是"不務正業"。

事實上,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鼓勵運動員走出圈子,更多地參與社會經濟生活,這不僅對運動員本身有利,更能帶動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譚建湘認爲,運動員維持自身的商業價值需要很高的曝光,而高曝光依託的是賽事成績,這是一個正向激勵過程,運動員競技與商業上的"撕裂"亟需彌合。

"我們總是認爲一放開就亂,這很多是基於部門利益,我堅決贊同運動員開發個人商業代言市場。這裏面有一個很樸素的邏輯,運動員成績越好,商業價值就越大。"譚建湘說。

拱手讓出的C位 618狂歡“帶不動”中國體育明星?

國家游泳隊隊員徐嘉餘(右)在訓練後接受採訪(資料圖)新華社記者李瑩攝

他表示,體育人"帶貨"體育用品和服務具備天然的優勢。除了體育用品和裝備這些實物,未來體育服務類產品的想象空間更加廣闊。

"我們希望未來更多的體育明星直播帶貨能和產品服務產生關聯,由此帶動賽事門票、電視轉播等方面的發展,這將是體育產業服務市場的創新,也是體育營銷模式的創新。"他說,"下一步相關部門的具體細則要趕快推出,鼓勵運動員直播經濟。運動員是靠成績生存,這是正能量,應該得到鼓勵。"

張偉麗“破圈”張偉麗"破圈"

其實,在不少領域,體育明星憑藉自身健康陽光的形象,在營銷上更具優勢。體育人也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圈子,積極向外拓展。近期,成功衛冕UFC的張偉麗與某美妝品牌的"破圈"合作就是一個例子。

CBA聯賽就要開始了,在疫情陰影下,聯賽被迫採取賽會制的空場比賽模式,商業價值頗受影響。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衆說紛紜。

譚建湘問:"姚明是不是可以出來帶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