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聊手机,相机好久没说了。

前两天看到腾龙出了28-200mm F/2.8-5.6 Di III RXD的消息。

心想,这真是持家小能手的福利。

于是,勾起了聊镜头的欲望,正好今天是618最后的狂欢,有想着买镜头的同学,也可以稍稍参考一下。

1

因为平时我主要用手机拍照。

所以相机是很早以前买的a7r2,买了几年,如今机身价格也基本上快腰斩了。

买新不买旧,相机贬值,是不可避免的。

而镜头,就是另一回事了。

对于索尼用户来说,买镜头一直是挺肉疼的事情。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穷。

所以,虽然我用了索尼这么多年,原厂头,其实也只有一款, T* FE 55mm F1.8 ZA。

那日常主力机头呢?是腾龙的28-75mm F/2.8 Di III RXD。

有眼控,不跑焦,体积小,关键是,便宜。

也正因此,那款镜头一上市,就堪称理财产品,价格蹭蹭涨。

我是过了半年买的二手。

卖家国行带票。

但当我看到发票上的原始购买价时,也真是吐一口老血。

我当时购买的价格

白PIAO半年还能赚一笔,谁说玩摄影的人都败家?

实际上,这款镜头,上市已有两年,如今价格冲高回落(得感谢适马,这个后面聊),但和上市价相比,也几乎没有降。

在闲鱼上,二手价,也是坚挺得很。

所以,过去都说,买原厂镜头更保值,但现在来看,性价比高的副厂镜头,同样保值。

毕竟,玩摄影的人还是少数,而镜头的产量也不会太高,更新换代速度又慢,遇到个灾情之类的,涨价也是大概率事情。

这和奢侈品是一个道理,市场小、厂家少,替代性品种太少,价格居高不下,卖家掌握话语权,太过正常。

2

那究竟是买原厂头,还是副厂头?

有钱的人,当然就买最最贵的,因为不考虑钱的因素,最贵的,通常意味着最好的。

当然,是不是真的最好另行单说,但入手之后,一览众山小,欲望绝对是少了,那自然后期烦恼就会少一些。

但对于咱们这种小老百姓而言,就必须要在乎性价比。

省钱,未必就不香。

副厂不如原厂,在胶片时代,可能的确是这样,但进入数码时代,副厂也是拍马赶上,比如刚才说的腾龙,还有适马的Art系列,优化针对性强,光学素质接近甚至超越原厂也是有的。

除了便宜之外,更可贵的,则是副厂镜头和原厂镜头的一些差异性,也让人很惊喜。

那说到差异性,我就聊聊腾龙了。

其实以前我对腾龙无感,主要是它的外观设计不如适马那样简约前卫,有点复杂,看着很土。

但是,我为什么要买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呢?

因为它有些优势,真的令人抗拒不了,比如:小!

出佳为尼(索尼),当初就是因为实在不想抗大机器了,而一段时间,也一直是转接环接佳能24-70F2.8,兼容性不好不说,体积还是很沉。

而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价格便宜之外,比原厂头还要轻0.4kg。

更轻、更短、更小,在日常旅游的时候,是极大的便利。

以前,需要用大号的防水包收纳包,如今,用小号就可以了。直接装进背包里,轻便很多。

我用相机的时候,多数是在旅游外出。

所以,便携性其实是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

以上照片均为索尼A7r2+腾龙28-75F2.8拍

那抛开便携,谈画质?

参数什么的我不关心,反正我发到朋友圈的片子,是没有人会问我是用什么牌子的镜头拍的。

当你摄影技术足够的时候,器材那点差异,就更看不出来了。

好吧,我又自吹了一下。

3

说了半天,我还是想聊一下腾龙新出的这款28-200mm F/2.8-5.6 Di III RXD。

说实话,当佳能把RF 70-200mm f/2.8 L IS US,压缩到0.5KG的时候,我是羡慕的。

而腾龙这款28-200mm,将体积做到0.6KG,还能体验F2.8的光圈,其实也很实用了。

虽然不是恒定光圈,但是广角端F2.8,50mm端F3.5,也都比小三元要优秀,而长焦端F5.6则是中规中矩。

加上广角端的近摄能力,配合大光圈,背景虚化什么的,体验就不要太好了。

人像再有追求,就上定焦吧。

别拿它去和18-200比,光圈大一级压死人,F2.8就足够碾压一切了。

当然,这款镜头我是不会买的,因为焦段重合了。

但真的推荐给那些:对于摄影有一定要求,但又没有更高追求的小伙伴。

兼顾体积、画质与焦段,没钱又贪心,腾龙多会揣摩用户心理啊。

不过,这款镜头最让人吐槽的地方,应该是广角。

那么,可以用腾龙17-28mm F/2.8 Di III RXD来做个搭配。

这样,焦段也就买齐了。出门旅游带这两个头,拍得好不好取决于你的技术,但至少,想拍的地方,都能拍得到了。

我现在有长焦,是腾龙的A009,配着转接环在用,平时长焦拍得不多(手机长焦越来越强之后,就更不想用大炮了)。

如果要换,在目前,我可能会考虑腾龙的70-180mm F/2.8 Di III VXD。

虽然没有防抖,但估计我也不会大晚上的拿着长焦去扫街。

0.85m最近对焦距离拍微距也会很有趣。

关键还是,这颗镜头轻便,比原厂镜头直接轻了0.3kg,价格也便宜了一半,为什不呢?

算了一下,如果我攒齐了腾龙的大三元,一共也才1800g不到,也就比一颗索尼原厂FE 70-200mm F2.8 GM OSS差不多沉。

而三颗镜头的总共价格,也和一颗索尼原厂FE 70-200mm F2.8 GM OSS差不多贵。

所以该怎么选呢?

4

当然,如果再加一点预算,我建议你可考虑一下适马,如果说腾龙玩的是性价比,那适马就是堆料狂魔。

无论ART 24-70mm F2.8 DG DN还是ART 14-24mm F2.8 DG DN ,和腾龙同类型相比,黑科技多一些,更关键的,是都广了那么一点点。

看数字,就很好看那种。

虽然贵了些,但广角更广很重要啊,不是全幅的话,在APSC上,28mm是很吃亏的。

另外就是,适马的样子真的很漂亮~

黝黑黝黑的。

不过,重量你一定也要考虑到。

比如Sports 70-200mm F2.8 DG OS HSM。

拍照的时候,你还可以顺带健个身。

毕竟,健身马不是白叫的。

另外,口径大的镜头,不仅体积大,滤镜也会更贵一点,穷字又要重提了。

而如果说定焦,适马ART系列绝对是首屈一指。

35、50、85几个经典焦段都覆盖了,1.4的光圈,够用又不会太奢侈。

因为我有了35和50,其实现在一直也是最心水适马的ART 85mm F1.4 DG HSM。

毕竟这个焦段配合这个光圈,才是当之无愧的人像王。

奈何平时真的懒得带相机。

怕买了吃灰。

所以,已经加购物车,删购物车好几次了。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手机惹的祸。

习惯了轻,就真的很怕沉。

科技使人懒惰。

这是机器人瓦力告诉我们的道理。

最后,今晚00点之后,京东适马会有一波立减秒杀。腾龙镜头也有付定金降价。

还有最香的,就是白条免息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