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聊手機,相機好久沒說了。

前兩天看到騰龍出了28-200mm F/2.8-5.6 Di III RXD的消息。

心想,這真是持家小能手的福利。

於是,勾起了聊鏡頭的慾望,正好今天是618最後的狂歡,有想着買鏡頭的同學,也可以稍稍參考一下。

1

因爲平時我主要用手機拍照。

所以相機是很早以前買的a7r2,買了幾年,如今機身價格也基本上快腰斬了。

買新不買舊,相機貶值,是不可避免的。

而鏡頭,就是另一回事了。

對於索尼用戶來說,買鏡頭一直是挺肉疼的事情。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窮。

所以,雖然我用了索尼這麼多年,原廠頭,其實也只有一款, T* FE 55mm F1.8 ZA。

那日常主力機頭呢?是騰龍的28-75mm F/2.8 Di III RXD。

有眼控,不跑焦,體積小,關鍵是,便宜。

也正因此,那款鏡頭一上市,就堪稱理財產品,價格蹭蹭漲。

我是過了半年買的二手。

賣家國行帶票。

但當我看到發票上的原始購買價時,也真是吐一口老血。

我當時購買的價格

白PIAO半年還能賺一筆,誰說玩攝影的人都敗家?

實際上,這款鏡頭,上市已有兩年,如今價格衝高回落(得感謝適馬,這個後面聊),但和上市價相比,也幾乎沒有降。

在閒魚上,二手價,也是堅挺得很。

所以,過去都說,買原廠鏡頭更保值,但現在來看,性價比高的副廠鏡頭,同樣保值。

畢竟,玩攝影的人還是少數,而鏡頭的產量也不會太高,更新換代速度又慢,遇到個災情之類的,漲價也是大概率事情。

這和奢侈品是一個道理,市場小、廠家少,替代性品種太少,價格居高不下,賣家掌握話語權,太過正常。

2

那究竟是買原廠頭,還是副廠頭?

有錢的人,當然就買最最貴的,因爲不考慮錢的因素,最貴的,通常意味着最好的。

當然,是不是真的最好另行單說,但入手之後,一覽衆山小,慾望絕對是少了,那自然後期煩惱就會少一些。

但對於咱們這種小老百姓而言,就必須要在乎性價比。

省錢,未必就不香。

副廠不如原廠,在膠片時代,可能的確是這樣,但進入數碼時代,副廠也是拍馬趕上,比如剛纔說的騰龍,還有適馬的Art系列,優化針對性強,光學素質接近甚至超越原廠也是有的。

除了便宜之外,更可貴的,則是副廠鏡頭和原廠鏡頭的一些差異性,也讓人很驚喜。

那說到差異性,我就聊聊騰龍了。

其實以前我對騰龍無感,主要是它的外觀設計不如適馬那樣簡約前衛,有點複雜,看着很土。

但是,我爲什麼要買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呢?

因爲它有些優勢,真的令人抗拒不了,比如:小!

出佳爲尼(索尼),當初就是因爲實在不想抗大機器了,而一段時間,也一直是轉接環接佳能24-70F2.8,兼容性不好不說,體積還是很沉。

而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價格便宜之外,比原廠頭還要輕0.4kg。

更輕、更短、更小,在日常旅遊的時候,是極大的便利。

以前,需要用大號的防水包收納包,如今,用小號就可以了。直接裝進揹包裏,輕便很多。

我用相機的時候,多數是在旅遊外出。

所以,便攜性其實是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

以上照片均爲索尼A7r2+騰龍28-75F2.8拍

那拋開便攜,談畫質?

參數什麼的我不關心,反正我發到朋友圈的片子,是沒有人會問我是用什麼牌子的鏡頭拍的。

當你攝影技術足夠的時候,器材那點差異,就更看不出來了。

好吧,我又自吹了一下。

3

說了半天,我還是想聊一下騰龍新出的這款28-200mm F/2.8-5.6 Di III RXD。

說實話,當佳能把RF 70-200mm f/2.8 L IS US,壓縮到0.5KG的時候,我是羨慕的。

而騰龍這款28-200mm,將體積做到0.6KG,還能體驗F2.8的光圈,其實也很實用了。

雖然不是恆定光圈,但是廣角端F2.8,50mm端F3.5,也都比小三元要優秀,而長焦端F5.6則是中規中矩。

加上廣角端的近攝能力,配合大光圈,背景虛化什麼的,體驗就不要太好了。

人像再有追求,就上定焦吧。

別拿它去和18-200比,光圈大一級壓死人,F2.8就足夠碾壓一切了。

當然,這款鏡頭我是不會買的,因爲焦段重合了。

但真的推薦給那些:對於攝影有一定要求,但又沒有更高追求的小夥伴。

兼顧體積、畫質與焦段,沒錢又貪心,騰龍多會揣摩用戶心理啊。

不過,這款鏡頭最讓人吐槽的地方,應該是廣角。

那麼,可以用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來做個搭配。

這樣,焦段也就買齊了。出門旅遊帶這兩個頭,拍得好不好取決於你的技術,但至少,想拍的地方,都能拍得到了。

我現在有長焦,是騰龍的A009,配着轉接環在用,平時長焦拍得不多(手機長焦越來越強之後,就更不想用大炮了)。

如果要換,在目前,我可能會考慮騰龍的70-180mm F/2.8 Di III VXD。

雖然沒有防抖,但估計我也不會大晚上的拿着長焦去掃街。

0.85m最近對焦距離拍微距也會很有趣。

關鍵還是,這顆鏡頭輕便,比原廠鏡頭直接輕了0.3kg,價格也便宜了一半,爲什不呢?

算了一下,如果我攢齊了騰龍的大三元,一共也才1800g不到,也就比一顆索尼原廠FE 70-200mm F2.8 GM OSS差不多沉。

而三顆鏡頭的總共價格,也和一顆索尼原廠FE 70-200mm F2.8 GM OSS差不多貴。

所以該怎麼選呢?

4

當然,如果再加一點預算,我建議你可考慮一下適馬,如果說騰龍玩的是性價比,那適馬就是堆料狂魔。

無論ART 24-70mm F2.8 DG DN還是ART 14-24mm F2.8 DG DN ,和騰龍同類型相比,黑科技多一些,更關鍵的,是都廣了那麼一點點。

看數字,就很好看那種。

雖然貴了些,但廣角更廣很重要啊,不是全幅的話,在APSC上,28mm是很喫虧的。

另外就是,適馬的樣子真的很漂亮~

黝黑黝黑的。

不過,重量你一定也要考慮到。

比如Sports 70-200mm F2.8 DG OS HSM。

拍照的時候,你還可以順帶健個身。

畢竟,健身馬不是白叫的。

另外,口徑大的鏡頭,不僅體積大,濾鏡也會更貴一點,窮字又要重提了。

而如果說定焦,適馬ART系列絕對是首屈一指。

35、50、85幾個經典焦段都覆蓋了,1.4的光圈,夠用又不會太奢侈。

因爲我有了35和50,其實現在一直也是最心水適馬的ART 85mm F1.4 DG HSM。

畢竟這個焦段配合這個光圈,纔是當之無愧的人像王。

奈何平時真的懶得帶相機。

怕買了喫灰。

所以,已經加購物車,刪購物車好幾次了。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手機惹的禍。

習慣了輕,就真的很怕沉。

科技使人懶惰。

這是機器人瓦力告訴我們的道理。

最後,今晚00點之後,京東適馬會有一波立減秒殺。騰龍鏡頭也有付定金降價。

還有最香的,就是白條免息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