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方亦落

6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在5G毫米波芯片技術方面獲得突破,已研製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芯片,並完成了芯片封裝和測試,這一技術有望於2022年正式規模商用於5G系統。

從成本來看,此次突破可以將每通道的成本由1000元降至20元,平均降低了98%。

中國建設5G主要用到的技術是釐米波,但是中國對毫米波的研究也未曾放鬆,基本上是兩頭都不耽誤。相比之下美國5G建設雖然用的是毫米波,但是因爲造價昂貴成本居高不下所以無法更進一步,這也成爲美國5G建設的阻礙。

而如今中國在這一領域取得進展,意味着中國將比美國有成本更低的5G毫米波,更加有望將美國甩在身後。

從傳輸速度和距離來看,美國的毫米波信號無法傳到太遠的地方,而中國封裝集成1024通道天線單元的毫米波大規模有源天線陣列,頻譜豐富距離也更遠,同樣領先於美國。

中國的5G技術和建設一直以來都走在世界前端。根據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本月月初公佈的數據顯示,華爲、中興等一衆中國企業在5G標準必要專利的申請量方面佔了全球34.02%的比重,遠高於其他國家。此外在新基建的作用下,中國的5G建設速度提升迅猛,截至上個月月底,投入使用的5G基站已經超出了25.5萬個。

此外,中國在5G方面的應用落地也十分迅速。按照之前三大運營商給出的公告來看,今年年底前要在全國地級市開通5G網絡覆蓋,並且開始實驗SA獨立網絡。這些舉動頗有成效,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已經有3600萬5G用戶。而且照如今的情形來看,這個數據還會增加。

中國在5G方面取得的成績和突破,對於華爲等企業擺脫來自美國的打壓也是大有裨益的。或者說這種打壓本身就是美國感受到了來自中國5G技術方面的壓力,驚慌失措之下才做出的不當舉動。

雖然美國打壓華爲打壓的“不亦樂乎”,但是也不得不有所顧忌。近日美國有意修改針對與華爲有業務往來的美國公司禁令,允許他們與華爲共同制定5G網絡標準,目前正在等待批准。

對此,美國行業專家和官員表示“規則的改變不應被視爲美國打壓華爲的決心有所減弱的跡象”,而是因爲華爲被列入“實體名單”使美國在標準設置方面處於劣勢。在標準制定中,通常由公司制定規範,並允許來自不同公司的設備一起運行,而美國公司不確定他們被允許分享哪些技術或信息,所以一些公司的工程師減少了參與,無形中給了華爲更多話語權。

儘管美國方面將修改禁令的緣由歸結於此,但這一定不是唯一的原因。華爲背後是中國,中國的5G技術取得了遠超美國的進展,美國爲了未來的5G時代中自身的利益考慮,大概不得不有所收斂。這樣一來,華爲等企業在全球環境中的“底氣”大爲增加,對打破當前受限受阻的困境,以及在5G時代取得更多成績也能產生更多助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