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障市場蔬菜供應,看看北京的這些區是如何做的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加大蔬菜供應儲備,建立缺貨斷貨監測補貨快速響應機制;推出“無接觸自提點”;必要時啓動“生活必需品直通車”……北京新發地休市後,爲保障蔬菜等農產品供應,北京部分區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保障方案。

朝陽區:“無接觸自提點”社區覆蓋率達9成

朝陽區商務局部署京客隆、家樂福、永輝等15家骨幹企業,規模超市149家,各類農貿市場46家等區內重要商業批零企業,加強市場供應及貨源儲備。引導美菜、美團、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平臺,協調直供產地和廠商,加大對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供給。建立缺貨斷貨監測補貨快速響應機制。加強市-區-街鄉-社區四級聯動,全力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切實避免社區蔬菜網點(菜市場、社區菜店、生鮮超市)出現缺貨斷貨情況。

朝陽區內149家超市與二級市場蔬菜供應商建立了微信羣,形成快速溝通機制,每日對重點批發市場、大型連鎖超市等生活必需品貨源供應、銷售及運營情況進行監測,及時掌握市場供應和價格情況。引導幫扶電商企業在社區前沿建設前置倉、自提點(櫃)等供應優勢,強化社區“點對點”供應保障網絡。目前,物美、每日優鮮、禧駝等企業累計建有各類“無接觸自提點”1126個,社區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其中,盒馬鮮生覆蓋240個社區(小區);物美覆蓋427個社區(小區);每日優鮮覆蓋303個社區(小區)。

東城區:必要時啓動“生活必需品直通車”

東城區商務局制定了《東城區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工作方案》,在貨源方面,督促全區骨幹企業、連鎖企業和國有企業加大進貨量,拓寬進貨渠道、提高庫存儲備,要求物美、家樂福、新世界、天鎮等直供企業加大籌措物資、組織貨源力度,及時補充貨源,增加庫存,積極支援其他單體小店、小網點。

在物流方面,東城區相關部門暢通線上銷售渠道,依託153個“社區抗疫服務站”,東單菜市場“社區自提點”,通過網上下單、送貨上門形式實現無接觸配送服務;建立蔬菜運送“綠色通道”,爲蔬菜車輛在轄區通行提供便利;必要時啓動“生活必需品直通車”,17個街道提供直通車售賣點位,在各社區固定點位進行售賣。

新發地市場休市後,東城區內部分菜市場將採購轉移到王四營批發市場以及基地直採。比如東單菜市場聯繫了位於密雲區的農產品直供基地,要求做好各類果蔬供應,視店內銷售情況做好商品日供應量和日供應次數增加的準備。同時,東單菜市場還聯繫奧北批發市場、王四營批發市場及位於天津環渤海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做好集採供應。

海淀區:啓動“點對點”監測補貨機制

海淀區商務局啓動了海淀區生活必需品供應“點對點”監測補貨保障工作機制,對連鎖商超、便利店進行日監測。重點監測當日售賣情況、庫存量、供貨能力等數據,做到動態把握實時更新,發現有補貨速度慢、短時斷貨等情況及時提示企業。同時,海淀區商務局安排力量對該區超市、蔬菜售賣企業等進行隨機抽查,一旦發現有斷供現象及時進行調度。目前,海淀11個二級市場、125個超市保供點位(分佈在29個街鎮),通過周邊產地直採,保障供應。

同時,“發揮市-區-街鎮-社區”四級聯動工作機制作用,利用市級點對點食材供應配送企業名單(疫情前期市裏發的)與29個街鎮社區小店進行資源對接,如小店遇斷缺貨情況可及時自行對接補貨。發揮社區商業協會區域蔬菜聯採聯盟平臺作用,與聊城等蔬菜產地對接,洽商可供小店對接的產地蔬菜資源,目前正就具體品種數量和操作方式進行接洽。例如,聊城地區莘縣100萬畝蔬菜基地爲海淀保供,聊城農委和海淀商務局建立保供戰略合作關係。

海淀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蔬菜供應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難點表現在,一些小店需求比較零散,無論是通過大店帶小店還是基地直採,都必須整合資源形成一定規模;整合了小店的需求資源後落地的可操作性仍需進一步論證,如卸貨進貨的場地安排和結算方式等,都需要時間去協調落實。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