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千古传诵的模范宰相,是后代书生的追求和理想。他的被神话有他本身的优秀,更有天下人特别是读书人加工的成分。因为书是他们写成的。但我认为诸葛亮在某些方面特别是用人、驭人方面与刘备、曹操、孙权比不了,特别是在育人、用人上。一是不善育人,比方对待马谡。二是道德洁癖,比方对待对待魏延。今天因篇幅所限,只讲第一个,只讲马谡,只讲失街亭。因为为第一个最重要,它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的北伐再也不会成功,蜀汉的早晚被灭也在这时注定了。

诸葛挥泪斩马谡被易中天老师说成诸葛亮依法治国的典范,我有不同意见。这错根本就不在马谡,是诸葛亮用人不当。毫无疑问马谡是有才的,要不诸葛亮也不会用他。但在马谡守街亭之前没听说他有任何单独指挥作战的经历,只是诸葛亮的高级参谋。在战略上对诸葛亮的大政方针出过很好的点子。但战略不能代替战术,参谋也不一定就能独当一面。有人说韩信在被刘邦封为大将军前不是也没单独指挥过军队吗?

你没注意,韩信在没投奔刘邦之前已经在项羽军营历练了很多年,也跟项羽学习了很多年,对项羽的用兵特点了如指掌。要知道项羽在当时可以说是除韩信外最厉害的军事家。诸葛亮把一个从没单独指挥过一场战役的人放到如此重要关键的岗位,此谓大忌。 诸葛亮也担心他不行,用王平为副将,希望王平能拾遗补缺。但战场上主官说了算,副官只有建议权,不象共产党军队的双首长制,司令政委才能真正的起到在重大事情上的相互作用。

有人问,马谡该杀不?该杀,也不该杀。特别是不能为了避嫌或平息众怒杀他,因为马谡确实是人才。可以让他戴罪立功,历练历练马谡绝对是可造之才,第一次上战场失败很正常。大家想过没有,假如马谡不上山就一定行吗?也不一定。曹魏也知道街亭势在必得,得派魏延或赵云那样久经战阵的人过去当主将。让马谡从无关大局的小仗开始历练。反正结果是诸葛亮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反胜为败,把吃进去的陇西三郡又吐了出来还搭进去一个马谡。

街亭的失守,这就是蜀汉北伐再也不会成功原因,搭进去一个马谡也无济于事。因为第一次北伐曹魏实在没想到,也没太当回事,毕竟三国中蜀汉是最弱的,别国不侵犯蜀汉就不错了。汉中之战也过去十多年了,蜀汉、曹魏之间有关山阻隔,长时间的休战就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再就是这次战争让司马懿看到了带兵打仗是权力的最好抓手,下次再北伐就碰到硬茬了,后来的北伐证明司马懿就是诸葛亮的克星。

如果第一次北伐街亭不失,就坐实了3郡,3郡已经落入囊中,街亭失去又吐出来的。坐实3郡后,雍凉二州也就传檄而定了,为什么呢?那是马超的老根据地,马超一呼应者云集。雍凉二州拿下意味着什么?长安必将不保。有什么根据吗?仅凭益州、汉中补充兵员、粮草,仅凭借大部分都是步兵,诸葛亮就打的步骑协同的司马懿只能取守势,那要雍凉二州归顺,司马懿还能是对手?

一是雍凉二州民风彪悍,二是那里出战马,出奇兵。而且曹魏战马骑兵也很大一部分从那出。大家没注意的是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简直就是屠杀。这也是在冷兵器时代的几千年来,中国屡受游牧民族侵扰的原因,也是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上高级文明却往往被低级文明侵略、取代的根本原因。中国的元朝、清朝不就是例子吗?成吉思汗还席卷了欧洲。中国的北宋就因为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失去了养马地才被金、蒙欺负的。

一句话,如果街亭不失,三郡就坐实了。三郡坐实,雍凉二州就能拿下。拿下雍凉二州,曹魏的长安必然不保。拿下长安,首先先主还于旧都的愿望实现了,实力也大不一般了。没有荆州又如何?不与东吴联盟又如何?蜀汉凭自己一样先平曹魏,后灭东吴。怎么说呢?这就基本上是秦国的版图,关中大平原、四川大盆地、汉中盆地就是秦国的三大粮仓。又有西凉骑兵、汉中、关中稠密的人口,诸葛亮对司马懿那就是摇摇蒲扇的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就像打麻将,你只要出错一张牌你就再也不会赢。你不赢就得输,而不是和牌。这就是一念之差,天渊之别。诸葛亮仅仅只是错用了一次马谡,蜀汉以后的命运就全部注定了。其实诸葛亮用马谡时也是很犹豫的,又是千叮咛万嘱咐,又是让稳重的老将王平给他做副手。其实比马谡合适的人多的是,魏延、赵云、马超都没问题。这明摆着就是让马谡立功,好培养接班人。谁知心血全白费。

西方混沌学有一个概念叫“蝴蝶效应”,怎么讲?就是一件事物对初始敏感性的依赖,输入端微小的差别会迅速放大到输入端,并有可能对输入端产生深远而或决定性的影响。应用到咱们现在的生活中,比方咱们现在人要孩子为什么要提倡优生优育?就是要赢在起跑线,在前端发力事半功倍。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要高层设计,风险评估。又回到诸葛亮用马谡,回到失街亭上,我认为这是决定蜀汉命运的根本原因,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和点赞、关注,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