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熙四十七年到五十六年(1708-1717),康熙组织了一支测绘队伍,走遍全国各地,绘制各省地图。全图告成后,康熙将其命名为《皇舆全览图》。此图所绘地域幅员辽阔,东北至萨哈连岛(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阿克苏以西叶勒肯城,北至白尔鄂博(贝加尔湖),南至崖州(海南岛)。

康熙黄帝

图上注有经纬线,用梯形投影法,以北京为本初子午线,东经320°至西经360°,北纬180°至550°。山脉河流以及各省、府、州、卫、所、县、镇、关、堡等重要地方绘制精详,关内外均用汉字注地名,又以黄飞签注五岳、河流、省会等地方。图上以红、黄二色标示两条横贯东西的干线,南干红色,北干黄色。

康熙皇帝先后费三十年心力,为二十边界勘定,十年测绘全国地图,不但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亚洲也是创举。这次全国地图的测量和绘制,用绳量地法测量各地的距离里数,采用三角测量、经纬图法、梯形投影法等。

康熙的亲自组织领导,选派官员和精通天文算法的专家梅瑴成、明安图及皇子们,并聘用外国耶稣会传教士白晋、雷孝思、费隐等技术专家,分期分批前往全国各地进行测绘,同时规定使用固定统一的尺度,以工部营造尺(1尺=0.317米)为标准尺和计算单位。以营造尺18丈为1绳,10绳为1里,天上1度即地下200里,也就是200里合地球经线1度,比例为1:1400000。

《皇舆全览图》是中国第一次经过大规模实测,用科学方法绘制的地图,不仅奠定了中国地理学、测绘学的基础,对世界地理学也是一大贡献。

在这份地图的绘制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地球经线的长度因纬度上下而有所不同,从而第一次在实践中证实了牛顿关于地球为椭圆形的理论。

在华耶稣会士史事稽年:康熙四十七年四月,雷孝思、白晋、杜德美三人,奉康熙之命,测绘万里长城位置,以及附近河流。十月二十九日,费隐、雷孝思、杜德美,奉命往北直隶各地测绘地图。康熙四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费隐、雷孝思、杜德美奉派往黑龙江一带测绘地图。康熙五十年,雷孝思与新到中国的麦大成(JoannesFr·Cardoso)奉命往山东,杜德美、费隐、白晋及山遥瞻测绘长城西部,即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直抵哈密。测绘技术指导,全部由耶稣会士担任。山遥婚独属奥斯定会,擅长地学,在欧洲已负盛名,来华仅三个月即加人测绘工作。康熙五十一年,冯秉正、德玛诺、雷孝思三人测绘河南、江南、浙江、福建地图。康熙五十二年五月,皇命冯秉正、德玛诺、雷孝思测绘完河南、江南典图不必返回,即从彼处前往浙江舟山及福建、台湾等处测绘舆图。命绰尔代、麦大成、汤尚贤、李秉忠、五官正苗受等,往江西、广东、广西测绘地图。又命布尔赛(武英殿监视)、费隐、山遥瞻、英柱(向导·护军参领)、郎古礼(吏部郎中)、双德(钦夭监监副),前往四川、云南、贵州、湖广四省测绘舆图。十二月内,绰尔代、麦大成、汤尚贤绘完江西省全图,随即往广东省绘图。康熙五十三年二月十九日,雷孝思、德玛诺、冯秉正三人在厦门上船,赴澎湖群岛及台湾岛测绘地图。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兵部奉旨,派雷孝思、常保到滇,同绘舆图。(按:山遥瞻因辛劳过度,为瘫气所袭,在云南边境殉职。派雷孝思往云南绘图)。六月,英柱、郎古礼、双德、常保、西洋人费隐、雷孝思等完成云南全省舆图。十月三十日,雷孝思、费隐、英柱、郎古礼、双德、常保等绘完贵州地图。康熙五十六年,赴云贵等省绘制地图之传教士陆续返回北京,将所绘之图交由法国传教士杜德美进行整理编纂。康燕五十八年二月十二日,谕内阁学士蒋廷锡:“《皇舆全览图》,联费三十余年心力始得告成,山脉水道俱与禹贡相合。尔将此全图并分省之图与九卿细看,倘有不合之处,九卿有知者,即便指出。看过后面奏。”寻九卿奏称:“……从来舆图所未有也。……谨将原图恭缴,伏求颁赐。”《皇舆全览图》遂颁发。

耶稣会士

在这次《皇舆全览图》编制中,来自欧洲各国的耶稣会传教士,鼎力协助,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指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没有他们的参与,《皇舆全览图》的测绘工作将更加困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