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康熙四十七年到五十六年(1708-1717),康熙組織了一支測繪隊伍,走遍全國各地,繪製各省地圖。全圖告成後,康熙將其命名爲《皇輿全覽圖》。此圖所繪地域幅員遼闊,東北至薩哈連島(庫頁島),東南至臺灣,西至阿克蘇以西葉勒肯城,北至白爾鄂博(貝加爾湖),南至崖州(海南島)。

康熙黃帝

圖上注有經緯線,用梯形投影法,以北京爲本初子午線,東經320°至西經360°,北緯180°至550°。山脈河流以及各省、府、州、衛、所、縣、鎮、關、堡等重要地方繪製精詳,關內外均用漢字注地名,又以黃飛簽註五嶽、河流、省會等地方。圖上以紅、黃二色標示兩條橫貫東西的幹線,南乾紅色,北幹黃色。

康熙皇帝先後費三十年心力,爲二十邊界勘定,十年測繪全國地圖,不但在中國是第一次,在亞洲也是創舉。這次全國地圖的測量和繪製,用繩量地法測量各地的距離裏數,採用三角測量、經緯圖法、梯形投影法等。

康熙的親自組織領導,選派官員和精通天文算法的專家梅瑴成、明安圖及皇子們,並聘用外國耶穌會傳教士白晉、雷孝思、費隱等技術專家,分期分批前往全國各地進行測繪,同時規定使用固定統一的尺度,以工部營造尺(1尺=0.317米)爲標準尺和計算單位。以營造尺18丈爲1繩,10繩爲1裏,天上1度即地下200裏,也就是200裏合地球經線1度,比例爲1:1400000。

《皇輿全覽圖》是中國第一次經過大規模實測,用科學方法繪製的地圖,不僅奠定了中國地理學、測繪學的基礎,對世界地理學也是一大貢獻。

在這份地圖的繪製過程中,人們發現了地球經線的長度因緯度上下而有所不同,從而第一次在實踐中證實了牛頓關於地球爲橢圓形的理論。

在華耶穌會士史事稽年:康熙四十七年四月,雷孝思、白晉、杜德美三人,奉康熙之命,測繪萬里長城位置,以及附近河流。十月二十九日,費隱、雷孝思、杜德美,奉命往北直隸各地測繪地圖。康熙四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費隱、雷孝思、杜德美奉派往黑龍江一帶測繪地圖。康熙五十年,雷孝思與新到中國的麥大成(JoannesFr·Cardoso)奉命往山東,杜德美、費隱、白晉及山遙瞻測繪長城西部,即山西、陝西、甘肅等省,直抵哈密。測繪技術指導,全部由耶穌會士擔任。山遙婚獨屬奧斯定會,擅長地學,在歐洲已負盛名,來華僅三個月即加人測繪工作。康熙五十一年,馮秉正、德瑪諾、雷孝思三人測繪河南、江南、浙江、福建地圖。康熙五十二年五月,皇命馮秉正、德瑪諾、雷孝思測繪完河南、江南典圖不必返回,即從彼處前往浙江舟山及福建、臺灣等處測繪輿圖。命綽爾代、麥大成、湯尚賢、李秉忠、五官正苗受等,往江西、廣東、廣西測繪地圖。又命布爾賽(武英殿監視)、費隱、山遙瞻、英柱(嚮導·護軍參領)、郎古禮(吏部郎中)、雙德(欽夭監監副),前往四川、雲南、貴州、湖廣四省測繪輿圖。十二月內,綽爾代、麥大成、湯尚賢繪完江西省全圖,隨即往廣東省繪圖。康熙五十三年二月十九日,雷孝思、德瑪諾、馮秉正三人在廈門上船,赴澎湖羣島及臺灣島測繪地圖。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兵部奉旨,派雷孝思、常保到滇,同繪輿圖。(按:山遙瞻因辛勞過度,爲癱氣所襲,在雲南邊境殉職。派雷孝思往雲南繪圖)。六月,英柱、郎古禮、雙德、常保、西洋人費隱、雷孝思等完成雲南全省輿圖。十月三十日,雷孝思、費隱、英柱、郎古禮、雙德、常保等繪完貴州地圖。康熙五十六年,赴雲貴等省繪製地圖之傳教士陸續返回北京,將所繪之圖交由法國傳教士杜德美進行整理編纂。康燕五十八年二月十二日,諭內閣學士蔣廷錫:“《皇輿全覽圖》,聯費三十餘年心力始得告成,山脈水道俱與禹貢相合。爾將此全圖並分省之圖與九卿細看,倘有不合之處,九卿有知者,即便指出。看過後面奏。”尋九卿奏稱:“……從來輿圖所未有也。……謹將原圖恭繳,伏求頒賜。”《皇輿全覽圖》遂頒發。

耶穌會士

在這次《皇輿全覽圖》編制中,來自歐洲各國的耶穌會傳教士,鼎力協助,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指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沒有他們的參與,《皇輿全覽圖》的測繪工作將更加困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