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热已经好几年了,如今学习《易经》的人越来越多,但真能理解和应用这部经典的人凤毛麟角,甚至是阅读越糊涂,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文字。

《易经》里的每个字,我们可能都认识,但是语境变了,字义就变了,字义变了,全文思想也就变了。

比如“奉承”这个词,很多理解为“阿谀奉承”,但其实这个词的本意是“奉命承办”,是讲执行力的。奉,即风,承,即成,顺风成功,同音的字是具有相同字义的。

中国的汉字既不是象形字,也不同西方拼音字,而是第三种造字——“太极字”,兼收“音、形、义”的创新字体,从而滋生出中文系统,字,滋生的意思。同音字大多有一致内涵。比如《道德经》有一句“玄之又玄”,玄,与悬、旋、元、远、原、源是可以互相参照的,无需强调红黑色,玄就是悬挂、旋转、深远、源头的意思。所以,老祖宗是很聪明,很伟大的!

现代人读不懂《易经》,在于不了解《易经》每一个字的含义。

比如,乾卦“元亨利贞”四字,数千年来说者穿凿附会,狗屁不通不乏所谓鸿儒大家。

其实,中国社会科学院何新先生的解释才最接近《易经》本源,从发音入手,了解参考形义,甚至字形是最不重要的,因为古代很多通假字,“元亨”读为“元享”,元、大,古字通用,元享即大享,即大献享。利贞,即利征,利于征行,征战,讨伐。

贞、正、征之通用,你就不会牵强附会为“春夏秋冬”这类看似高大上,实为乱弹琴的混账话,而且,你泰、否二卦都有参照印证:

“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泰初九)。

“拔茅茹以其汇,贞吉”(否初六)。

知道贞与征同音同义,则坤卦卦辞“利牝马之贞”,即“利牝马之征”,即有利于骑着温顺的母马出行,则豁然开朗,醍醐灌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