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610字 丨 阅读约需5分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朝晚期最高权力统治者慈禧太后病势严重,几近弥留之际。

宫廷御医们手忙脚乱,开了一方药剂,试图妙手回春,挽留一段时间。但药入肠胃,不到一个时辰,慈禧太后便撒手人寰。

慈禧太后

临终前,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确切来说,这些文字在《清史稿·后妃传》中并无记载。

初次披露此事并广泛传播的是慈禧太后晚年身边的近臣伯克豪斯(又称是慈禧太后最后的情人)。这段文字记载在慈禧太后逝世两年后,伯克豪斯出版的《慈禧外传》一书中。

慈禧太后晚年的临终遗言,令人不惑,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团迷雾。

顾命八大臣(剧照)

人们不明白作为晚清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慈禧太后从1861年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到1908年病逝,共掌权47年之久,为什么到最后却留下这样的遗言。

1912年2月,年仅3岁的晚清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宣告灭亡。此时,距离慈禧太后逝世仅仅过去不足4年。

01人在朝在

慈禧太后心中明白,大清王朝极有可能断送在自己手里。

从发动辛酉政变,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以来,清政府的确经过了一段短暂的平静时期,造就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垂帘听政(剧照)

并且慈禧太后自负、坚定而又充满智慧,这样的她曾经让一大群大清王朝的精英人物为之所用,特别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

在以李鸿章等人的帮助扶持下,慈禧太后得以借力,将晚清风雨飘摇中的大厦稳稳地扎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大地上。如此一来,慈禧太后才有机会顺利执政长达48年之久。

可是,慈禧太后逝世之后,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且是内忧外患、千疮百孔的帝国,交到一个3岁皇帝的手中,这个帝国能支撑多久?她感觉也就五年的光景罢了。

3岁皇帝溥仪

即使是这样,处于对皇族威严的维护,政权也只能交由爱新觉罗氏,只能交由年仅3岁的爱新觉罗·溥仪。

02自诩不凡

从唐女皇到慈禧太后,刚好一千年。慈禧太后本就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女人,朝野之上,没有几个男人能让慈禧太后多看一眼。

“少数几个见过这位太后的人将她叙述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

这是外国人在《中国,长寿之国》对慈禧做出的评价。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虽然在生活上做足女人功夫,但是在政治上,她要做一个男人,一个比男人还要男人的强者。

所以,慈禧太后绝不会把自己视为一个平凡的人,从她让光绪称她为“亲爸爸”一事足以看出

但就是这样一位自诩不凡的铁腕皇后,都无法确保大清政权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她自然不会相信其他女性,因为她早已认定没有哪一位女性能像她一样出类拔萃。

没有人能顶替她的角色,没有人能胜任她的位置。

所以,“女人不可预闻国政”,就是担心有愚蠢的人盲目模仿她,把晚清搅得天翻地覆,最后归罪于她这个“始作俑者”。

03承认不足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慈禧太后对自己的一生做了许多回顾,发现了存在的诸多失误,更发现了自身执政能力的不足。

受自身性格、眼界以及社会风俗等限制,慈禧太后无法像乾隆皇帝、康熙皇帝那样直接面对面与大臣们议政,甚至连正常的上朝都不可能,她只能在帘子后面发表简单的指令和意见。

康熙皇帝

在执政上的处处阻碍,让她在内心深深意识到女性在不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是不适合执政的。但局势所迫,她只能在政治上霸得一位,否则就会受害于朝廷的官权之争中。

“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所以,慈禧太后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否决了女性当权的合理性,但这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性与矛盾。

慈禧太后的遗言与她自身是相矛盾的。

风雨飘摇的晚清局势与垂帘听政手段是相矛盾的。

保全爱新觉罗家族统治与推3岁皇帝当政是相矛盾的。

至此,迷雾散去。

慈禧太后

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半个世纪以来,慈禧太后虽以极高的权力凌驾于家法之上,但最终仍败倒在现实面前。

治国者,必先修身,修身者,必先得人心。可惜但又可喜的是,慈禧太后认识到这一点时,为时已晚。

参考资料:

《清史稿·后妃传》

《慈禧外传》

《中国,长寿之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