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朝大臣于謙的一首《石灰吟》傳揚至今,膾炙人口,讓人敬佩當時代文人胸襟和風骨。于謙本人也成爲繼岳飛之後又一錚錚鐵骨,和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于謙一生歷經三帝,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起兵造反,聽聞于謙文采斐然,軍事造詣頗高,意欲招服於謙,遭到于謙言辭拒絕,並痛斥朱高煦,隨後于謙跟隨宣德皇帝征戰漢王,平息漢王之亂,官至巡撫,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

當時明朝的心腹大患是遠在北方的瓦剌部落,宣德皇帝和瓦剌首領也先周旋一生,穩固了大明江山,明英宗時期,年輕的小皇帝渴望像父輩一樣建功立業,御駕親征,被也先生擒,史稱土木堡之變。

瓦剌人以遊牧爲生,雖時常騷擾北京邊境,但卻並不直接竊取國都,在俘獲明英宗過後,也先要求大明王朝交付大量的贖金以壯大隊伍,遭到以于謙爲首的大臣的反對,于謙力排衆議,另立新王。與此同時,于謙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

勒索的陰謀被戳穿,也先並不敢誅殺明朝皇帝,在囚禁了明英宗一年以後找了個由頭將明英宗送回大明。

一年後再回京都,一切發生鉅變,兄弟二人見面格外尷尬,一番寒暄後,明英宗被囚禁在後院,而於謙則繼續輔佐明神宗,爲明朝大業,獻計獻言。

于謙的一生服務於江山社稷,輕君王,並不完全聽從於某一位皇帝,這樣的風骨卻不爲當事人所容忍,明英宗復位後,于謙因爲沒有賄賂太監王振被其誣陷下獄,而一些對於謙持反對意見的大臣則趁機彈劾于謙,認爲于謙雖有功於社稷,但卻有罪於陛下。

于謙去世後,百姓自發送別,明憲宗時期,朱見深爲于謙平反,並且向于謙的兒子于冕表示先帝在時,他就已經懊悔自己當時的做法,望於家見諒。

參考資料:《明史》、《石灰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