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怪事頻頻,先是仝卓靠着一大票關係玩轉數省,高考身份造假十幾位教育系統領導被問責;接着是山東女生陳某某2004年高考上大學被頂替,頂替者居然比專科線還低兩百多分;西南交大本科生陳某某數門功課掛科補考,居然在推免資格認定時以提高的補考分數作爲依據,神奇的是成功通過了中科大的面試。

在網友們的質疑之下,幾件事的反應速度都很快,因爲馬上又要高考和考研都離得不算遠了,各高校都第一時間拎清自己,各種工作小組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佈了相關處罰規定,在6月11日成立調查組之後次日西南交大就研究出了“取消陳某某推免資格”的聲明,同時並重申:始終堅持“零容忍”,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我不禁一驚,這是還能發現幾起還是怎麼地,爲啥就不能永不再犯,不能自信點?以一本線擦線的高考分數考入西南交大最牛的茅以升學院,這其中有沒有相關人員進行“幫助”?能在茅以升學院讀完四年大學不被動態淘汰,相信這位陳同學自然是有過人之處,但爲啥這麼優秀還數門功課僅僅擦線,且爲了獲取保研資格好幾門功課在正考通過之後還能補考,且推免審覈時能以高分的補考分計算,實在是能量不一般。且陳同學還有一門功課成功實現了0分正考92分緩考,這是沒準備好複習緩考還是咋的?

現在考研真的一團糟,名校熱門專業基本上被推免生佔據,本來無可厚非大家都想獲取資質上乘的生源,而最爲公平的高考分數則成爲潛在的一種加分項。但是在推免生比例方面,教育部僅僅做了“招收推免生數量不得超過本單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50%”的規定,後來又增加了“凡按規定可接受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考的學科(類別)、專業(領域)均可接收推免生,但不得只接收推免生。

直白解讀一下這兩句話的意思:推免生數量不能超過總計劃的50%,大學有招數,熱門專業我幾乎都給推免生,冷門難就業專業以及各種非全日制我留給統考生,總體數據不至於太難看!專業均可收推免,但不得只接推免,那好我給統招生留一個名額,這就出現了某些名校專業僅有1個統招名額,還基本上被內銷了。還有比如考研複試不低於120%的差額比例,形同虛設,低於120%那是因爲題難上線人數少不能怪我招調劑啊,高於120%那更是符合規定,高到多少全看高校心情。

不得不佩服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規定那麼多,仔細推敲起來全是操作空間!

如今研究生推免愈演愈烈,每年各種名校夏令營、“具有突出創新能力”認定等各種特權綠燈,雖說其有一定競爭性,但是面試這東西說起來是全面考察其實經不起推敲。你想全面考察,可以啊,複試多考基本專業課筆試!爲啥高考僅僅靠着語數外這些看似將來用處有限的課程能選拔出優秀人才,且幾十年高考能深入人心,說白了就是公平,試卷就那個試卷,你考得高就是本事,自主招生的終結被強基計劃代替就是邁向公平性的一大步,靠着吹拉彈唱健美操加分不好使。

考研人數越來越多,2021年考研同學或許將迎來又一個“大年”,如今部分高校的各種前奏活動已經開展了,如果想進名校,那麼抓住機會能保送就保送吧,即使要考也得選擇那些相對公平一些的院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