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杜牧的一首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感叹项羽自刎乌江实为可惜。那么问题来了,假如项羽没有自刎乌江边上,而是从亭长的船上逃走了,回到了江东,有朝一日他会不会打败刘邦呢?

时间回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围垓下,武力盖世的项羽回身望望滔滔江水,眼神绝望,想不到这就是自己埋尸的地方。一位亭长撑船而来,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将他的爱驹送给了船上的老者,随后选择了自刎,鲜红的血液染的江水红通通的。

一念起,一念灭。若是项王做了不同的决定,结果会如何?

刘邦为了围剿项羽可谓煞费苦心。

公元前203年,刘邦背约(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但是由于韩信及彭越未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于是二人挥军南下。同时刘邦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刘邦带兵由固陵东进。五路大军会合后将项羽围至垓下,之后就是著名的四面楚歌。

项羽是如何一步步离心离德,失去各路诸侯拥护的?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这是陈平对他的评价,陈平投靠刘邦后,着实为刘邦提供了不少好计谋。

我想项羽大概就是一个不通帝王之术的人吧。从他杀楚怀王,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开始,就为他今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他眼界格局有限,对自己的武力迷之自信,试想,如果他不杀义帝,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楚怀王的名义分封是不是会更得诸侯之心?那些没有得到分封的有功之臣对他心有怨恨他不察,身边有贤人他不用,于是有用之人纷纷离他而去,他却一贯要用自己的武力去征服别人。韩信、张良、陈平、王陵、英布还有季布,哪一个不是难得一遇的人才?他们都从项羽那里得不到重用,却在刘邦那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项羽的过失。项羽分封的各路诸侯王,在楚汉之争中要么被刘邦剿灭要么徘徊在项羽和刘邦之间,没有积极拥护项羽的。

羽不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就连他视为亚父的军师范增也被陈平用离间计除掉。

《史记·陈丞相列传》里记载:“(项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的时候,项羽派使者去见刘邦,刘邦准备了“太牢”这样级别的饭菜招待他。但是,看到使者后,却大惊说:“我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于是把好酒好肉撤走,换上“恶草”这样的食物。使者回去给项王报告,项羽便严重怀疑范增与刘邦暗中勾结。

后来项羽便不怎么理睬范增了,范曾觉察到之后就向项羽告老还乡,项羽准了。范曾在回去的路上病发身亡。

没有范曾给提供计策,项羽靠自己有限的智慧穷兵黩武,战略上越来越被动。

项羽不仅失去了谋士和精兵良将还失掉了民心。他坑杀20万秦兵,火烧阿房宫,攻进齐国烧毁宫殿活埋士兵,种种残暴让他失去民心。怪不得在他逃往乌江的时候迷路了,遇见一个种田的老农民,于是项羽便向老农民问路,老农民故意指错了道路,让项羽一行人深陷沼泽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所以项羽的结局不可避免,倘若他逃回江东,即便江东之再在人杰地灵,一时半会的又有谁可以供他驱使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