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二下午第二節課,是我的“閱讀與寫作”課,也是最令我痛苦的課。

每每看着班裏的孩子一個個抓耳撓腮,愁眉苦臉的樣子,我的內心也是焦急萬分。

都說寫作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都說寫作要在平時多留心細觀察,都說寫作就是要學會用眼用心去看世界觀周圍臨摹生活。既然如此,我就把週末一整天的時間讓給孩子們,讓他們去玩、去體驗、去感悟,然後完成每週的寫作作業。

就這樣,我和孩子們經過一個學期的試驗、調整、再試驗、再次調整,我們把這節課“切換”成--閱讀與批改習作。

閱讀,讀什麼?除了讀名著、讀名篇,更包括讀身邊夥伴們的習作啊。

批改習作,怎麼批改?我先讓孩子們翻出我批改的作文,讓他們學習怎麼標劃優美句子(你覺得優美在哪裏?做好批註),怎麼標出錯誤處(小到“得、的、地”,大到句、段),如何寫評語(使用商討性的語氣,既指出不當之處,又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顯得親切、平和,容易讓人接受。)

漸漸地,孩子們不僅對寫作有了點滴興趣,更對批改習作有了莫大的樂趣。

梁校長在班主任會議上說: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才能調動對學習的興趣。

是啊!學習的事兒真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努力!可怎麼調動他們的寫作興趣卻是我可以摸索的啊!

盲批選出的夥伴

在每週一次的“閱讀與批改習作”課上,我逐漸加入自己的“玩法”--盲批和漂流批。所謂的“盲批”可不是閉着眼睛批,而是讓全班同學趴在課桌上,我戴好眼罩盲“點”5人,這5人就帶好自己的習作,去找“換作者”。期間,腳步一定要輕,動作一定要柔,找到“換作者”後,輕拍一下“換作者”的肩膀,相互交換習作,以示承認彼此。若“換作者”不願意,則繼續趴在桌子上。“盲人”就要繼續尋找下一個“換作者”,這10個人就是一組。以此類推。

整個過程中,我不知道會“點”到誰,孩子們亦不知道自己會被我“點”,“換作者”更不知道自己成爲哪一組的“盲批隊員”,大家夥兒趴在桌子上既緊張又很期待。

漂流批 ,我們一起來學習!

漂流批改,是建立在“盲批”基礎上的二次閱讀和批改。10人一組,或順勢或逆勢或隨意輪換,由小組內商定,唯一的條件是不能漂到“習作主人”手裏。

如此以來,每個孩子的作文都能被閱讀與批改兩次,而最後一次的批改較之第一次更難,可謂“雞蛋裏挑骨頭”了,更需要靜下心去細細琢磨語言了。而這最後一次的閱讀會更加趨於完整。

寫得有勁兒,讀得起勁兒,批改得更有勁兒。這是多好的循環啊!翻看着他們兩次批改後的習作,認真、仔細,圈圈點點的比我還精緻呢!

請點

爲了更激發孩子們的寫作興趣,在課堂上,我又加入了別樣的“表揚與懲罰”機制。當“漂流批”結束時,大家對心目中的“小作家”與“爬坡生(主要針對書寫不認真、寫作應付了事的孩子)”自然有了決定。受到表揚的“小作家”可以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零食1份--薯片、棒棒糖、芝麻海苔、紫薯花生、蛋粉蠶豆、鍋巴……

滿滿的零食

受到懲罰的就要上臺來接受大傢伙的“分門罰類”了:有學小猴子爬樹、有學母豬拱食、有學小狗跳芭蕾舞、有學鴨子唱《野狼disco》……真是五花八門啊!只要大家一致說“罰通過”,纔算完成“分門罰類”遊戲。

如此以來,孩子們對週末的寫作作業更加重視與積極了。每個週一,孩子們都會爭先恐後地拿着作文本跟我說:“徐老師,看看我的作文,行不行?”“徐老師,我這個周寫的作文很具體啊”“徐老師,我這個周在寫作時還遇到有趣的事啊”……

這些嘰嘰喳喳的聲音聽起來可真美好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