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紅樓夢三十六回原文:

忽見寶玉在夢中喊罵說“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薛寶釵聽了這話,不覺怔了。

這段話表明薛寶釵早已知寶玉不愛她,其爲何還要主動追求,並最終接受姨媽和母親的建議,嫁給他呢?

關於這個原因,木旦鳩茲認爲,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

首先是那個社會的道德準則。年輕男女在婚姻上是沒有話語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尤其是女兒,必須“三從四德”,“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薛寶釵作爲封建衛道者,更是遵循這些規則,尤其女子無才便是德方面,四十二回,薛寶釵就曾借酒令規勸過林黛玉,“既認得字,不過正經的看看。最怕見了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其次是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與黛玉表面孤高實則真誠相比,薛寶釵是外熱心冷,其自小帶“熱毒”(封建餘毒),用“冷香丸”壓制。這使其性格表現爲兩面,一面向湘雲邢岫煙等極爲大度,甚至小恩小惠,但另一面卻冷酷無比,如金釧之死,其安慰王夫人時,內心極爲冷漠。柳二郎出家,母親哥哥焦慮無比,其卻異常冷靜,以至六十三回,作者用“任是無情也動人”的花籤來概括其個性。

最後就是婚姻對象的選擇上。薛寶釵所處的是四大家族即將沒落的時代,其又出身商人家庭,“士農工商”末,薛姨媽曾感嘆“比如你姐妹兩個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 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57回),可見其婚配對象極爲有限,即便有,也多爲紈絝子弟,如賈璉。而寶玉不僅優秀,還是榮國府內定繼承人。嫁給寶玉,成了寶二奶奶,就等於掌控了榮國府。

商人市儈的薛寶釵,無疑十分清楚,爲了挽救家族,毅然上京參秀,願意去那“不得見人的地方”(元春語)。只是在參選秀女失敗,才退而求其次,把目標對準寶玉的。

八十回後,寶釵如願以償嫁給寶玉,過上了一段舉案齊眉生活,可惜經歷的卻是“喪偶式婚姻”(兩個人結婚以後,夫妻一方很冷漠,沒有盡到家庭的義務,男方覺得自己賺錢養家就屬於盡到責任了,更不會與女方溝通,這種情況就屬於喪偶式婚姻。)

其爲了讓寶玉正規,走經濟仕途之路,其勢必攛掇寶玉參加科舉,但寶玉厭惡封建科舉,且“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離家出走了。

寶釵呢?大概也孤老一生吧!

相比薛寶釵的婚姻觀,87版電視劇紅樓夢其扮演者張莉(加拿大籍房地產商人),卻有另一番精闢見解——

“很多人以爲我不結婚可能有什麼問題。其實在北美,像我這個年齡沒有結婚的人很多,她們和我一樣,堅持要找真正的愛人。就是和我人生觀一致、志同道合的男人。這需要緣分,如果今生沒有遇到合適的,我寧願單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