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随心

01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离婚冷静期”终于尘埃落定,尽管反对声一边倒,民法典最终还是通过了这条让人大跌眼镜的法规。

可能有人会问,“离婚冷静期”是什么鬼东西?

意思是说: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任何一方不愿离婚的,可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更坑爹的是,就算30天冷静期顺利渡过,还得再等30天的领证期。

也就是说,以后协议离婚,至少需要等60天,且得在双方都不反悔情况下(有一方在第59天反悔,离婚也会无效),才可能拿到离婚证。

而这60天的冷静期意味着什么呢?

有网友总结了下:60天足够让共同财产被非法转移,债务可能找不到明确责任人,60天还可能再被家暴60次以上等等。

如果有一方在冷静期内反悔,协议离婚就得变成诉讼离婚,那没个一年半载,这婚根本别想离成。

为此,广大网友把这个“冷静期”反对上了热搜。

02

有人说,为啥要冷静期,难道只允许男人出轨,就不允许女人自由离婚吗?

对大多数人来说,能走到离婚这一步,说明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才提出分开。现在好了,那些家暴和出轨的,更肆无忌惮了。

尽管反对声一边倒,也阻止不了新法规的诞生,于是乎,很多人感叹更结不起婚了。

为何这个在立法者眼里一片苦心的“冷静期”,会引起众人的反感呢?

很简单,婚姻自由 = 结婚自由 + 离婚自由!

离婚制度本是婚姻自由的一种表现,它是专为那些在婚姻里遭受痛苦的人们提供的救济制度,现在有了“离婚冷静期”,就相当于在救济的前提强行套了个时间枷锁。

这就好比:你受伤了向别人求救,别人却说:得再等一等,一个月后才能救你。

在此背景下,“离婚冷静期”怎么可能得到支持,毕竟因冲动离婚而后悔的人还是小概率。

诚然立法者的初衷是善意的,但为了降低离婚率,硬给离婚程序增设“一刀切”障碍,阻止所谓的“因冲动离婚造成的高离婚率”,只怕离婚率能不能降是一回事,反而会让年轻人的结婚欲望越来越低。

俗话说:人心如水,宜疏不宜堵。

与其铆足劲阻止人们离婚,不如想办法创造年轻人结婚的条件,提高结婚率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没有人结婚是为了奔着离婚去的,只有在婚姻不尽如意,甚至痛苦不堪时人们才会萌生退意。

好的制度,应该允许每个人都能放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结婚也好,离婚也罢,都应该是自我选择,也只有人人都能自主选择,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在进步。

03

一位离过婚的朋友曾对我说过:离一次婚,就像是被扒了一层皮一样如果不是到万不得已,谁想去离婚呢?

辛苦打下来的安逸生活顷刻间轰然倒塌,财产分割、住所变动、孩子抚养权分割、双方利益链断裂等等。不经历一遭,你真的不会知道,离婚到底有多折腾人,要是双方无法协议离的,那就更遭罪了。

我有个同学,专打离婚案的律师,她告诉过我:离婚诉讼,一审不判离的概率非常高,特别是孩子还小,且有一方坚决不同意离婚的情况下,一审几乎90%不会判离。

而二次诉讼,还要等第一次判决书生效6个月以后。

也就是说,诉讼离婚,前前后后加起来,起码要1年到1年半的时间。

即便存在家暴出轨等情形,只要有一方不同意离婚,另一方就会很被动,哪怕闹上法院,想离的那一方还得千方百计去举证,证明夫妻感情确实已经破裂,但现实生活中,出轨家暴的举证,往往都非常难。

尽管官方之前曾给出解释,“离婚冷静期”不适用于出轨,家暴。但是,一段关系走到了尽头,不一定就只因为出轨家暴,也可能是无尽的冷漠,崩溃的神经和绝望的未来。

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走到离婚,就是已经无可挽回,要还有一丝挽回的余地,为了孩子,也不会轻易走上离婚。更何况,如果劝阻有用,亲朋好友早就劝阻过了,那还需要官方来插手干预。

退一万步讲,即便离完后悔了,也还可以复婚,因此,“离婚冷静期”这种提议,对降低离婚率是治标不治本,它保护的只是不想离婚的那一方,阻止的也只是小部分冲动离婚的人,却拴住了大部分被不幸婚姻套牢的人。

04

“离婚冷静期”出台前,有专家曾指出:离婚是一件特别容易冲动的事

对此,立马有网友反驳:说得好像结婚、生孩子时就人人深思熟虑一样。

草案通过后,更有无数网友痛心疾首表示:真正需要冷静的是结婚和生育,这才是导致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

现实生活中,冲动结婚的例子不少,例如抱着“跟谁结不是过日子”或“年龄到了,为了结婚而结婚,甚至为了完成父母的任务”等想法的人就占了结婚人数当中很大一部分。

反观离婚的人,大多却是经过重重考虑,才做出的决定。

网友木兰说,自己当初因为不想继续被人嘲笑是大龄剩女,在35岁的时候通过相亲认识了前夫,二人处了一个月就领证了。

尽管结婚得很仓促,木兰还是对自己说:自己也不小了,难得遇到个看上去还不错的对象,就赶紧结婚吧!

结果,结婚不到三个月,双方就频频因为生活习惯等问题发生口角,吵得凶的时候甚至会大打出手。

木兰第一次萌生离婚念头,是在结婚的第一个月,木兰在下班路上买了束花,结果丈夫就骂她整天伪精致,不会过日子。

木兰第二次想离婚,是丈夫对她动了手,木兰以为大家会支持她离婚,结果包括父母娘家人在内,都劝她说“两人还没感情,生了孩子就好了”。

后来,孩子出生了,木兰还是想离婚,身边的人又劝她“为了孩子,忍忍就过去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就这样,木兰忍了五年,直到抓到丈夫出轨,身边的人还是劝她“离了带着孩子不好再嫁”。

木兰说,对于大部分来说,生活就应该不断妥协,只要没犯原则性错误,日子就能继续过下去即便有原则性错误,还是有很多人会不断劝你,为了生活将就和妥协

如今,离婚冷静期的出台,加速了离婚成本和代价,不仅会让渴望离婚的人,失去捍卫离婚的动力,同时,也会加剧人们恐惧走进婚姻的脚步。

05

不经过“冷静期”不得离婚,这不是限制离婚自由,这是什么?

离婚率高如果是一件坏事,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导致离婚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善,而不是限制离婚自由。

其实“离婚冷静期”在设置上如果不一刀切,改为类似“结婚不到一年或二年就离婚的,给予30天离婚冷静期”,倒不失为一个阻止冲动离的好法子。

让想离的人能痛快离,冲动离的人三思而后行。

婚姻自由本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进步的里程碑,一旦“离婚自由”变成一道有附加条件的枷锁,那势必会对婚姻里的弱势者造成不公平,平添社会更多不稳定因素。

到时候,怕打的不敢叫离了,折腾不起的懒得去离了,大家都抱着凑合的心态去过日子,再一边出轨,去婚外寻求婚内缺失的温情。

而越来越精明的年轻人,他们同样有规避婚姻风险的好方法。

正如网友菩提子说的那样:国家能设离婚冷静期,难道我就不能选择不结婚吗?

作者:随心,心理咨询师,法学/心理学专业,喜欢把生活过得浪浪漫漫的女子,爱好写作,会做美食,喜欢聊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