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QS大學綜合排名一發布,後臺都“炸”了...很多同學動搖了、猶豫了、糾結了。

首先,沒有哪一個大學排名能全面的反映大學的實力。

選校時很多重要的因素是大學排名無法衡量的(如地理位置、學費、課程設置)。從客觀上角度上講,排名高的大學會吸引更多學生申請,生源水平會提高。名校的師資和經費也都會更受偏愛。

今天主要以英國大學爲主,分析排名漲跌背後的真相。

在今年的QS大學排名中,雖然英美名校依然佔據明顯優勢,但從趨勢上來說,排名下滑的多於排名上升(英國和美國各有70%的大學出現排名下降)。

在今年上榜的84所英國大學中:

66所大學的師生比得分下降

59所大學的論文引用量得分下降

51所大學的國際學生得分下降

這麼大範圍的出現得分下滑,

背後必有原因。

以下3個原因,直接對應上面的3個得分下滑。

① 擴招 (師生比)

② 科研影響力/經費(人均論文引用量)

③ 國際環境變化(國際學生下降)

而事實上,這三個問題不僅困擾着英國大學,很多歐美大學都在遭遇類似的窘境(QS今年上榜的153所美國大學中,有112所大學排名下降,主要原因是美國大學在“學術聲譽”和“論文引用”指標得分下降)

具體來看。

是什麼原因,讓諾丁漢大學差點跌出前100名?

從2013年開始,英國大學放寬了本科招生數量限制。從那時開始,英國大學擴招學生的腳步就沒有停止過。

但問題不在擴招學生本身。

QS世界大學排名研究主任Sowter認爲:“學生數量的增加需要與教學能力的充分提高同時進行,否則可能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擴招學生,師資卻沒跟上,導致“師生比”降低,這是一些大學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

例如,大家昨天瘋狂"吐槽"的...

諾丁漢大學

今年排在99位的諾丁漢大學,距離開Top100只差一步之遙(這讓很多同學非常非常介意)。

事實上,從2019年到2021年,諾丁漢大學僅師生比一項的得分就下降了13分,加權後導致總分降低2.6分。另外諾丁漢大學僱主聲譽評分也下降了8分,加權後也令總分下降了0.8分。

假設諾大能加上這3.4分,排名能提高十幾名(當然這是拋開其他影響因素,理想情況下的效果)

再加上諾大在其他幾項如學術聲譽、論文引用、國際化比例的得分在2年間也沒有大的提升,最終導致學校在今年的排名不太好看。

所以,諾丁漢大學在過去兩年QS排名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師生比下降,其他領域無明顯突破。

關於“師生比”這個指標,其實有些爭議。

權重高達20%,很多人覺得偏高。但QS認爲高師生比意味着學生能獲得更多關注,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而傳統私立學校在這個指標上會比較沾光。

因爲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最重要的區別之一,就是師生比。

在全世界師生比最高的20所大學中,2所來自英國(牛劍),12所來自美國。

以牛津大學爲例。

在別的學校,一個老師可能平均要帶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在牛津,甚至有幾個老師教一個學生的情況。牛津學費昂貴的一個原因也在此。

而師生比較低的大學,往往是公立大學。

謝菲今年是怎麼了?

在QS的大學排名中,除了“學術聲譽”(佔比40%,權重極高)這種調查性質的指標外,只有一個評價標準跟學術有關:人均論文引用數(佔比20%)

QS通過“人均論文引用量”這一指標來衡量一所大學在過去一年的科研影響力。

有些大學的排名下滑是因爲科研在過去一年遭遇“低潮”導致的。(可能只是日常波動,也可能是...)

例如謝菲爾德大學。

從排名趨勢圖可以看出,從2017年開始,謝菲爾德大學的排名有一個提升和回落的過程。

我研究了過去幾年謝菲的QS得分發現,主要波動主要是 “人均論文引用數” 這個單項導致上(不是有些同學說的擴招國際學生導致)

謝菲在2018年前後科研成果頗豐,在18年年底還成立了四大flagship institutes,謝菲的世界排名在那幾年一度攀升至75名。

但在過去一年,謝菲的科研似乎遇到低潮。該單項得分比去年下降了十幾分,在其他單項分數幾乎沒變的情況下,導致謝菲的綜合排名下降了15位。

與謝菲類似,英國女王大學(貝爾法斯特)今年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人均論文引用量”得分的降低(降了20多分),雖然師生比有所提高,但綜排還是受到了很大影響。

但和下面這所大學相比,謝菲和貝法的這點波動簡直可以忽略

美國杜克大學,被稱作“南方哈佛”。

有小夥伴後臺留言說:一看杜克大學排在42位就知道QS排名不靠譜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杜克大學在今年的QS排名中遭遇“滑鐵盧”,從去年的25位大跌到42位。

名校排名出現大波動,其中必有蹊蹺。

研究了過去兩年杜克大學的QS排名得分後我發現:杜克排名的暴跌,恰恰是因爲“科研指標”大跳水(杜克今年的人均論文引用得分僅爲去年的一半,大降40分...)

說實話,一般“大廠”的科研指標很少會出現這麼大的波動,杜克到底發生了什麼?

美國大學我瞭解有限,幸好還有google。

我查到了這樣一則“新聞”:

2019年4月,《自然》雜誌官網刊登了美國杜克大學前員工通過“篡改試驗數據”騙取美國聯邦科研補助金的消息。杜克大學校長承認學校在發現學術造假方面的機制有漏洞,並賠償美國政府1.125億美金用以解決這一學術不端的訴訟。

其中涉及的15篇論文被撤稿,4篇論文部分撤稿,3篇論文亟需修正。(其中有篇影響因子爲12.575的論文在被撤前已被引用了257次,撤稿原因爲數據不可靠,無法重複)

QS的這一指標是綜合2014-2019年論文引用量數據得出的,上述事件或許會波及更多論文的引用情況,但我並不確定這是不是導致杜克大學論文引用量暴跌的原因之一。未來幾個月,還會有其他世界大學排名更新,到時候我們會再關注一下杜克大學的表現吧。

脫歐、特朗普、香港之亂

對大學的國際化影響大嗎?

人們普遍認爲,國際環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大學招收“國際學生”和“國際教職工”的人數。

但在2021年QS排名上,英美大學的國際學生指標得分並沒有大變化,基本維持了跟前一年差不多的水平。

但這更可能是因爲QS收集的數據有滯後性。

英國脫歐、香港之亂、全球疫情、美國暴亂、澳洲留學警示... 這一系列事件對“國際學生”和“國際教職工”得分的影響,或許在今年的排名中還沒有真正的體現出來。

南安普頓大學爲何爭氣?

在少數排名上升的英國大學中,南安普頓大學不僅保住了前100的位置,還提高了7個名次,實在難能可貴。

研究後發現,南安今年名次的提升主要得益於國際學生指標的提高和師生比的提高。

南安是一所相對年輕的大學。

雖然它的科研聲譽和僱主聲譽得分一直比較平庸(據我們的觀察,科研聲譽得分是相對穩定的,除非該大學有大的突破),但南安的人均論文引用量,一直比同級別的其他英國大學要高不少。

在進入世界排名前100的18所英國大學中,南安是唯二不屬於羅素集團的大學之一(另一所是古老的聖安德魯斯大學),絕對算是英國大學的後起之秀。

所以QS名次差不多的大學,但有些是靠科研影響力立足,有些是靠歷史積累的聲譽,有些是靠對國際師生的吸引力,還是有區別的。

小結

無論在感情角度,還是現實角度,誰不希望自己(現在/未來)的母校越來越好呢?

排名作爲一種衡量大學優劣的方式,有其存在價值,卻也可能誤導大家。

在文章的開頭,我說有些“大廠”的HR喜歡使用大學排名來篩選應屆生。這是客觀上讓大學排名在近幾年特別有“存在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你真的很介意這一點,可以讀一下我們之前發的這篇文章,純乾貨,可能對你的留學規劃有所幫助。

資深HR實話實說:英國一年制碩士回國求職競爭力如何

花無百日紅,大學排名有起伏很正常,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大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