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後,爲何全世界都在找他—丁龍,一個被賣到美國的文盲所創造的偉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的世界頂級大學,於1754年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二世頒佈的《國王憲章》而成立,最初名爲國王學院,1896年正式更名爲哥倫比亞大學。它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學之一,也是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大學之一,無數知名人士曾在這裏度過了留學時光。它有世界大學中最頂尖的院系。2007年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這所古老而輝煌的大學。

國家動盪,他被販賣到國外,成爲僕人

丁龍,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可是哥倫比亞大學卻在2007年發佈尋人啓事,尋找這位叫做丁龍的中國人。

這引起我們的巨大疑問,丁龍到底是何方神聖?哥倫比亞大學爲何要尋找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一個關於平凡的人,創造不平凡偉業的故事。

丁龍

丁龍,一個名副其實的文盲,生於1857年的清朝,那時中國內憂外患,清廷腐敗無能,舉國上下處在搖搖欲墜的動亂時期,很多人不得不開始到國外尋找謀生之路。也有很多人被販賣到國外充當奴僕和勞工,而丁龍便是其中之一。

在他18歲那年,丁龍被當成“豬仔”販賣到美國。

在當時的外國人的印象裏,中國人就是一羣留着“豬尾巴”似的大辮子,整天拿着大煙杆圍在一起抽大煙的野蠻種族。對於國家的興亡,他們漠不關心,對於同胞的離去,他們不聞不問,在外國人看來,這種缺少信仰和反抗意識的種族,是不值得被人尊重的。

作爲一箇中國人,在當時的灰暗背景下被販賣到異國他鄉,他的生活可想而知有多麼艱難。直到他遇到了一個素來負有英明而正義的美國商人,他的人生纔開始顯現出曙光。

緣分使然,他成爲美國商人的僕人

這個改變了他一生的人叫做賀拉斯·卡朋蒂埃,1824年出生在紐約的一個小鎮,自小學習成績優異,1850年考上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成爲了加州一名律師。

1849年美國加州淘金熱,卡朋蒂埃憑着過人的頭腦,獲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靠着這第一筆財富,他開始了他的發家之路。

他創辦了加州銀行,並自任總裁。隨後他在美國的大西部沙漠地區興建了一座城市,取名爲奧克蘭市,他親自出任該市的市長。不僅如此,他還是多家鐵路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擁有太平洋鐵路公司大部分股票。卡朋蒂埃已經是一個十分富有和有地位的人。

差不多就是這個時期,他遇到了丁龍。由於卡朋蒂埃缺少一個料理家事的僕人,所以把丁龍帶回了家。

卡本蒂埃有很多優點,他才華出衆,能力超羣,非常有經商的天賦,但或許和他曾經從軍的經歷有關係,他的脾氣卻很暴躁,經常辱罵僕人。

卡朋蒂埃與丁龍

有一次,卡朋蒂埃發酒瘋,不僅把所有的僕人都打跑了,還對丁龍大發雷霆,並且當場解僱了他。第二天早上,清醒過來的卡朋蒂埃非常懊悔,他知道自己犯了錯誤,把所有僕人都趕跑了,但正當他倍感失落之時,丁龍卻像往常一樣,端着早餐恭恭敬敬的給他送過來了。

卡朋蒂埃看到復回的丁龍又驚又喜,問道:“你怎麼回來了?”

丁龍回答說:“我知道你的脾氣不好,所以理解你的行爲,但我知道你是個好人。另外,根據孔子的教誨,我也不能突然離開你。孔子說一旦跟隨某個人,就應該盡責到底,所以我又回來了。”

丁龍的表現讓卡朋蒂埃非常震驚和感動,在他的意念中,中國人應該是平平無奇的凡夫俗子,但丁龍卻讓他看到中國人身上他不曾看到的忠義和胸襟。

自此之後,卡朋蒂埃改變了對丁龍的看法,也改變了他對中國人的看法。丁龍的地位也從普通的僕人,變成了卡朋蒂埃的管家,兩人甚至成爲無所不談的朋友。

夢想一直前行,凡人創造偉業

丁龍終身未娶,一直忠心耿耿地在卡朋蒂埃身邊料理他的家事,由於平時勤儉節約,在跟隨卡朋蒂埃的30年之中,他已經積攢下不菲的財富。而到了臨近退休的年齡,丁龍也在思考自己的未來之路。

面對丁龍的離開,卡朋蒂埃顯然是依依不捨的,可以說丁龍的出現,改變了卡朋蒂埃的壞脾氣,也改變了他的人生觀念,甚至包括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改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幾近文盲的中國人,以一個美國商人爲基點,改變了中國人在美國人眼中的地位和形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對中國人的看法。

丁龍手跡

爲什麼這麼說?

在丁龍即將離開卡朋蒂埃的時候,卡朋蒂埃爲了感謝這位來自異國他鄉卻陪伴了他多年摯愛的夥伴,詢問丁龍的心願,以助其達成。丁龍的回答再一次讓這位桀驁不馴的美國商人意外和感動。

丁龍說:“我希望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立漢學系,讓美國人更多瞭解中國和中國的文明。”

1901年6月,卡朋蒂埃向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塞斯·洛捐了10萬美元,丁龍也捐獻了自己的積蓄,並在紙條上寫道:“先生,我在此寄上12000美元的支票,作爲貴校漢學研究的資助——丁龍,我是一箇中國人。”

這個其貌不揚,幾近文盲的中國人,在中國最危難的時期,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把中國人的文化推廣到了當時最鼎盛的國家。

在丁龍和卡朋蒂埃的共同努力下,哥倫比亞大學的東亞研究就此開始起步,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中文系)也因此成爲美國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漢學系之一,直至今日,他仍是美國大學中最好的漢學系。

不得不說,在當時情況下的丁龍,完全可以用他積攢的12000元美金(按當時匯率來算是一筆鉅款),娶妻生子,購房買車做生意,過上幸福而富足的生活,但這個中國人沒有那麼做,他爲了完成自己的心願,用畢生積攢下的財富,爲中國人做了一件偉大的事。

青史留名,全世界都在找他

消息傳出後,立刻傳遍了全美,甚至傳到了中國。慈禧太后也大受感動,捐贈了包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在內的5000餘冊圖書;除此之外,李鴻章和伍廷芳等人也都有捐助。

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保羅曾稱評價丁龍:“他不是一個學者,不是一個將軍,不是一個重要的人物,他僅僅是衆多美國第一代華人移民中的一個,他捐出來的是錢,但更重要的是貢獻了他的視野和理想。”

而受丁龍影響巨大的卡朋蒂埃,也因此成爲舉世聞名的慈善家。在他在世時,以他的名字設立了各種獎學金,他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女校和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都是受惠者。他捐助的款項曾一度達到27.5萬美元之多,在當時來看幾乎無人可比。

丁龍3

之後的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走出無數閃耀中華乃至世界的人:馮友蘭、胡適、徐志摩、馬寅初、聞一多等。而如果沒有丁龍,這一切都不會實現。

2007年,哥倫比亞發佈的尋人啓事,就是爲了紀念這位影響了哥大漢學系和哥大聲譽的中國人。但丁龍在哪裏?恐怕沒有人知道。

據報道稱,丁龍在離開卡朋蒂埃之後就回到了中國,但沒有人看見,也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裏,似乎從人間消失了一樣。我們只知道,卡朋蒂埃在他家鄉的小鎮上將一條路命名爲“丁龍路”,以此來紀念這位影響了他一生的良師益友。

丁龍的一生,看似很平凡,卻平凡中蘊藏着偉大,這個被當做奴僕賣到異國他鄉的中國人,靠着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的原則,卻創造了一番影響了後人的巨大偉業。

但我們感嘆丁龍的來去像陣風,彷彿像一個聖人,出現了一剎那,卻永遠掛懷在人們的心間。也許正是因爲他身份與偉業的巨大反差,才使得世界永遠的記住了這個人,也記住了這個中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