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之前,中国历史上向来都是文武并重,不同时期文臣武将地位有所差异,有时东风压倒西风,有时西风压倒东风。

所以那时候,有文庙,也有武庙,皇帝会带着文武百官定期祭祀文庙与武庙。

但这个传统,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有了一些变化。

赵匡胤剧照

01武庙与武庙十哲

唐代开元年间,当时文庙供奉的有:

圣人:孔子

亚圣:孟子

十哲: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为了表明自己对武将的重视,唐玄宗李隆基比照文庙的祭祀体系,也设置了武庙相对应的体系。

武圣:姜尚

亚圣:张良

十哲:(左)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右)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文庙有七十二子,武庙同样排了古今名将的64人大名单。

武庙

02赵匡胤武庙大清洗

宋朝建立之后,原本武庙的配置也遵循了前朝的旧例,与唐时一致。

一次宋太祖赵匡胤去武庙祭祀,发现在武成王姜尚左手边第一个雕像是白起,顿时勃然大怒,称白起坑杀降卒,不配出现在武庙里,当场下令把白起的雕像清除出武庙。

初,帝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去之。

所谓皇帝一怒,血流漂杵。

这次赵匡胤下令将白起清除出武庙,显然并非临时起意,因为他要清除的远远不止一个白起,其他人同样是如雷贯耳的古代名将,如吴起、孙膑、廉颇、韩信、周亚夫、张飞、关羽等等。

赵匡胤派人炮制了一份23人大名单,准备替换现有的武庙中22人,包括上面提到的那些名将。

理由都相同,只有一个:取功业始终无瑕者

白起有杀降的黑历史,吴起有杀妻的罪行,孙膑是个残疾人……

白起

03赵匡胤清洗武庙的真实原因

赵匡胤的这个理由乍一听起来貌似很有道理,但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简直是堪比他的后人宋高宗赵构之“莫须有”。

所谓人无完人,即便是被供奉了几千年的孔圣人也同样有缺点,但有人因为孔子诛少正卯就要把他请出文庙吗?那文庙该供奉谁?

所以,大臣们就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凡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谁当无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异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恶,似非允当。臣心惑焉。

但其实,所谓功业无瑕只是赵匡胤的一个借口而已。

在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解除了主要的领兵大将的兵权,但远未一劳永逸。那些大将虽然交出了兵权,可他们在军中经营多年,关系错综复杂,在昔日部将同袍中影响力依旧很大。

这些大将自己或许没有怨言,但他们的部下,那些中层将领难保没有别的想法,他们对赵匡胤这种类似卸磨杀驴的做法必然有物伤同类的感受,抱打不平者必然是存在的。

杯酒释兵权

所以,赵匡胤必须进一步降低武将的地位,而且从赵匡胤后来的举措来看,他之所以要清洗武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打压武将的目的,这与宋朝整体的“崇文抑武”是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即便大臣们强烈反对,甚至反对最强烈的还是文官,赵匡胤依旧坚持对武庙的排序做出调整,不过终于放弃了最初的大清洗计划。

04调整后的武庙十哲

在赵匡胤的坚持下,西汉文臣之首的留候张良站到了武圣姜尚的身边,白起和吴起被彻底挤出了十哲的序列,增加了管仲、范蠡、郭子仪。

唐代武庙十哲:

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宋代武庙十哲:

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司马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众所周知,张良是谋圣,一生从未领军作战;管仲是齐国相,唐代连十哲都没进,赵匡胤却把他提到了十哲之首的位置;范蠡列入十哲更是匪夷所思。

赵匡胤的这一系列操作,导致武庙中文臣的地位明显超越了武将,也给后世开了个坏头。

比如靖康之耻后,金国占领中原地区,也把武庙当成了玩物,金兀术等人赫然进入了武庙之中,实在是不成体统。

以至于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一气之下废弃武庙,此后近300年间武庙香火断绝,直到清雍正时重设武庙,并将关羽封为武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