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我們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詩,很多人知道這句詩的含義,但是並不知道這段絕唱情詩的背後,隱藏着的一段愛情故事。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也就是公元802年,距今已經有1218年的歷史。當時擔任太子少保(類似於現在的一些榮譽博士之類)韋夏卿,把年僅20歲的小女兒韋從,下嫁給了24歲的詩人元稹。

爲什麼是下嫁呢?因爲24歲的元稹那一年剛剛科舉落榜,十分落魄!但是韋夏卿很欣賞元稹的才華,覺得元稹這小子將來肯定能當官,並且前途無量!這相當於押寶一樣,就把閨女嫁給元稹了!本來吧,這是一樁政治婚姻,我們都知道政治婚姻很難有好結局的!但是元稹和韋從卻是個例外!

元稹這個人,情商比較高,並且智商也不低,又有了太子少保這個岳父引路,進入官場之後就如魚得水了,最高職位做到了武昌軍節度使,這個節度使就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級別的!職位早就遠高於自己的岳父了。

按正常情況,這種政治婚姻是不會幸福的,但元稹和韋從二人婚後恩愛百般,兩情甚篤,感情非常好。韋叢聰慧賢淑,不好富貴,不慕虛榮,任勞任怨。

並且韋叢婚後七年間爲他生了五子一女,因而得了嚴重的病痛,27歲就離世了。韋從27歲這一年,元稹三十一歲,並且剛剛升任監察御史(類似於最高檢察院檢察員)。

元稹飛黃騰達之路,剛剛開始,與自己同苦7年的髮妻卻突然離世,這讓元稹悲痛欲絕!於是提筆成篇,寫下了這首《離思》,“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韋叢去世之後,元稹終身未娶,其實按照元稹的身份和地位,他完全有能力續絃,在社會輿論方面也是沒有任何阻礙的,但是元稹沒有,他選擇了絕弦,這是爲什麼呢?

在最開始的時候,元稹之所以娶韋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爲娶韋叢是一個政治上晉升的途徑,韋叢的父親是太子太保,雖然這個職位沒多少實權,但是是一種榮譽,可以接觸到很多的達官顯貴。這也就是爲什麼24歲元稹科舉落榜後,用了7年的時間就當上了監察御史(類似於最高檢察院檢察員)。

但是,讓元稹沒有想到的事,婚後的韋叢展現出來的溫柔體貼、知書達理、賢惠淑良深深吸引住了元稹,在剛剛結婚的時候,元稹和韋從是需要岳父家的接濟的,當時的元稹忙着科試,根本無從管家裏的事情,也沒有賺錢的地方,但是韋叢在家裏,從生火做飯到洗衣買酒都一手操辦,完全沒有大戶千金的嬌貴模樣。

兩個人共同度過了7個貧苦的年頭,在元稹的仕途之路剛剛走順的那一刻,溫柔體貼年僅27的妻子溘然離世,跟着自己受了7年的苦,剛剛熬到頭了可以享享福了,卻離他而去了,留下了五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這種情況哪怕是放在現在,估計大部分的男人也會傷心欲絕很久,更別說在古代文人風骨的身上。

在韋叢下葬的時候,元稹卻沒能陪韋叢最後一程,韋叢的最後一路走是孤單的。慶幸的是,元稹爲韋叢留下了這幾組情意綿綿的詩歌,讓我們讀到這幾句詩歌的時候,都會想起那個溫柔賢淑的女子——韋叢。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