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是蒙山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現爲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在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境內,東西跨度最長,景點最多,有名的山峯上百座,有陡峭入雲的蒙山第二高峯——玉柱峯,海拔1073米,第三高峯——望海樓,海拔1001米,晴天登臨可映日觀海,還有世界第一人行懸索橋、望海樓、玉皇宮、玻璃觀景臺、葫蘆崖瀑布等。

初入景區是天蒙山天下第一栗子鍋,該鍋重達6噸,鍋口直徑長達5米,由厚度爲3cm的不鏽鋼板焊接,耗時半月之久打造而成,目前該糖炒栗子鍋正在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當中。

沂蒙小調誕生地是天蒙山景區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 這首誕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沂蒙山小調》,風靡齊魯大地,感動祖國大江南北。無論何時何地,人們聽到這悠揚動聽的旋律,對沂蒙山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

如今沂蒙小調誕生地所在的薛莊鎮上白石屋村被改建成沂蒙山小調博物館,錯落有致的建築羣掩映在綠樹叢中,整個村落背靠青山,面臨碧水,自然的山石,傳統的工藝,都有着深厚的歷史烙印,將沂蒙山傳統民居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被賦予新的生命和活力,彰顯着新時代的沂蒙精神。

步行登山全程大約需要18km,從景區東門到玻璃棧道需要17km,從南門到玻璃棧道需要9km,所以最近從南門上山原路返回需要15km。建議大家南門上山東門下山,因爲下山輕鬆一些,更因爲去東門路線的景點還是挺多的,不要錯過。

上古大舜東巡視察大舜治水時,在此地停留,遙望東海,故而得名。相傳此樓始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當時唐玄宗東封泰山,蒙山陪祀,盛況空前。後及宋、明兩代又曾復建。望海樓就是依照明代望海樓造型,進行了還原。

人行索橋爲連接天蒙旅遊區望海樓和玉皇頂兩個景點的人行天橋,是天蒙山景區最著名的景點,橋跨佈置採用38+420+48m 的雙塔單跨吊 懸索橋,中跨長度420米,邊跨長度分別爲38米和48米,並於2017年5月完成跨度60米的玻璃橋面更換,爲世界最長、跨度最大的人行索橋。

通過懸索橋需要莫大的勇氣,霧中過人行索橋對於有恐高症的人來講是個好事,本人第一次晴天沒有通過,第二次遇到霧天僥倖過去,實屬慚愧。

蒙山疊翠爲蒙陰縣古八景之一。因蒙山東西綿延百里,奇 峯聳立險峻,山勢逶迤起伏,錯落有致,植物資源豐富,林木蔥鬱, 灌叢繁茂,花香遍地,層林盡染,蒼翠欲滴,氣候奇特,常有藍色薄 霧籠罩整個蒙山,藍霧清新明麗,透映着羣山峭巖,幽谷深邃,故謂“蒙山疊翠”。

因爲天氣和拍攝位置角度及技術問題,沒有拍出蒙山疊翠的美景來,確實給蒙山景色減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