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有玻璃心的孩子,就像在悬崖上走钢丝,一阵稍微大点风,就能把ta吹“下去”了。

最近几天,一起大二学生跳楼事件频频冲上微博热搜。

事件第一次进入人们眼中的信息:2020年6月7日,山西中北大学官博发布了一条这样的通报。

家属在6月6号事发半个小时左右,就被通知孩子(时某)出事了,让他们马上赶去学校。

6月7号下午一点,孩子的表姐@岁月静好2633767765发了一篇长文。

从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于事件具体过程:

时某表姐微博截图

结合监控录像和家长的反馈我们能了解到,时某在坠楼之前,从去考试开始,情绪还是稳定的。

直到带去考场的手机被监考老师发现,当场抓获手机并收卷判为考试作弊后,就产生了一系列长达二十分钟的反应和举动。

并且,在时某有系列反应的时候,监考老师并无任何的反应,最后让学生签署作弊责任书。

校方回复学生与监考老师没有发生冲突和矛盾。

在通报发出之后,事件在微博上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到这个事件的讨论之中。

既然是讨论那就不免有人争对和错。

家长一方的主要论点就是——“如果”:

“如果校方第二天再通报孩子作弊的事情,我相信孩子不会跳楼”;“如果监考老师当时有去疏导孩子,结局肯定不是这样”;“如果班主任有在第一时间去了解孩子的情况,他肯定就不会想不开”。

但,如果也只能是如果。

不可否认,面临一个寻死的人,任何的细节都能成为致死和救命的直接因素。

可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思考的应该是

为什么?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局?

难道真的是如孩子家长所说,监考老师不疏导、学校的作弊通报太早?还是班主任对学生情况反应不及时?

是,但不是主因。

我们可以理解父母在失去孩子之后的痛苦,但是对比监考老师在收其手机之后的不作为,是不是更应该反省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跳楼?

其实梳理下来就会发现,整个补考作弊事件就像是一根稻草,而那只被压死的“骆驼”,绝不仅仅只是时某,还有许许多多家庭的孩子。

因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就是——玻璃心

玻璃心,顾名思义就是指很容易就受到打击,内心过于敏感、太脆弱,很容易就会受到伤害而崩溃的人。

而玻璃心,绝不是天生的,它一定和父母、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关。

这是时某和母亲最后的微信留言。

时某给妈妈最后的留言

就从上面的截图中,就可以直白的看到他们平时的一个交流和教育状态

又咋了”从这句话我们大致能猜到妈妈的心理活动:你怎么又发这样的话,我很烦。

而且这个“”字就能知道,这显然不是孩子第一次说出这类似的话了。

还有“不会就瞎做做”说明妈妈对于孩子平时遇到问题,安慰、疏导的方式就是帮助孩子逃避问题和困难。

所以从这次事件中,就如同再次敲响的警钟,抗压教育势在必行!

不过,千万不要把抗压抗挫折教育理解为打压孩子

有的家长的理念就是:我经常打、骂、打击孩子,就是为了锻炼ta抗挫折啊,我经常骂孩子,骂多了ta就没感觉了,抗压抗挫折不就是这么来的嘛。

很可惜,这样的教育只会养出两种孩子:一种是胆小、敏感、脆弱;另一种是偏激、易怒、不容反驳、只会暴力解决问题

尽管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他们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点——玻璃心。

正确的抗压和抗挫折教育应该是让孩子更自信。

因为一个对自己有自信、内心强大的孩子才会有好的抗挫折能力。

在孩子人生的最初阶段,经历这些日常的挫折时,我们要做的是放下漠视和打压,用积极地态度去鼓励孩子,并且和孩子一起思考解决方案,孩子才会知道,挫折并不可怕,它是可以战胜的。

让孩子从小懂得用正面的思维去面对挫折,这才是培养抗挫折能力的起点。

我身边有的家长还会时不时的给孩子“制造”挫折,其实啊,大可不必。

因为我们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真正一帆风顺地长大,生活里已经处处都是挫折,根本不需要我们来刻意“制造”。

除了鼓励以外,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勇敢的面对困难,让他们亲身体会战胜挫折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这样孩子就会明白,面对挫折自己是有能力克服的。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如何避免养出玻璃心的孩子:

那就是:去爱ta,鼓励ta,帮助ta,相信ta一定是最棒的!

后台回复“课程”即可获得海量免费课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