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书是人们如厕时候的"好伙伴"。

大部分现代人上厕所时有刷手机的习惯,其实这种打发无聊如厕时间的爱好并不是后来手机出现了才形成的,在以前没有手机的日子里,人们的选择是看书。

书籍早在18世纪的厕所里就有了一席之地,更加有趣的是当时的人们还把马桶设计成书籍的样子,如厕时坐在上面就好像在书海中徜徉,气氛着实不错。

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一座建筑中的厕所完美的诠释了在"图书馆"中如厕的感觉。这座建筑18世纪的主人阿德里安范登博格特在建筑师恩格尔伯特贝茨的帮助下设计了一间与众不同的厕所。

这间厕所的墙壁用皮革和木材做成的书架装饰,大量的书籍摆满了书架,马桶也被设计成了书的样子,令人更加意外的是厕所的一侧是非常大胆的大面积玻璃窗设计,估计是考虑到了在厕所中读书的光线问题,如此这般在阳光下如厕读书的多重意愿就可以同时达到了。

此外,马桶类似"书籍"的外形设计也非常有想象力,这样的马桶外形可以很自然的融入厕所的整体设计,看起来非常统一。

打开这个"书籍"形状的马桶盖子就像翻书一样,使用它就像坐在一个中间有圆孔的折叠椅上。在抽水马桶还没有流行之前,欧洲的马桶的下面都会使用夜壶来收集排泄物,当然这个马桶也不例外,在这个圆孔的正下方就摆放着夜壶。

这个厕所的设计确实让主人很花心思,有些人觉得这种设计非常巧妙,不过也有人曾经说道,"坐在这个马桶上如厕就像在往文学作品上排泄,这是对文学作品的亵渎"。

暂且不管这种厕所的设计是否是对文学作品的大不敬,单单在那个年代这种创新的尝试就足以令人侧目。

如今的厕所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一般场所,它的多元化往大了说,它还丰富了一些人的精神世界,比如创作灵感来源的场所,冥想自省的场所,游戏人生的场所,手机社交的场所等等。

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厕所文化"。

当然,厕所毕竟空间狭小,不利空气流通,久坐马桶也确实不宜健康。

(文中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撰文不易,欢迎关注转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