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星期五,到周末了,这个时候正好是金银花的采摘季节,本想到山上采摘点金银花,爬爬山,当做一种锻炼方式,到山上后,金银花是找到了,而且忍冬藤很多,但是却只有极少数看到开花,尤其是深山老林中的忍冬藤,虽然枝条很多,却没有看到一株开花的,似乎有点失望。心想,反正都来了,不能空手而归,干脆去转转深林,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这个山坡之前也来个几次,山上的一些植物有认识的,也有很多不认识的,这次也看到了上次来这山上看到植物,之前发个一张照片,很多人说那是细辛,经过我再三考证,那不是细辛,但从叶面上来看,在它幼小的时候看上去的确和细辛有些相似,但长到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叶子就会长出三个角来,这次幸运的是还发现一株开了花,经过多次对比,可以基本确定那是象头花。其根部有点和半夏有些相似,但略比半夏要大一些,而细辛地下部分则为根。

象头花,开花后是不是有点像蛇

当然,这篇文章讨论并不是象头花,而是在上次同时发过的一株小草,它有着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单从它的名字来看似乎已经猜到它的作用了,它就是见血清。上次我把它和象头花一起发布在网上,很少有人认识,几乎没人认出来,所以说它很罕见,一点也不足为过。

之前发过有人说像细辛的象头花

它,你可能见过,但是你可能只是与其擦肩而过,并没有过多的去留意它,但对于我来说,总觉得它有着非凡的气质,用《乡村爱情》里的话说:“气质这一块,它一直是拿捏得死死的”。

上次看到它的时候,它是独树一帜的长在那里,周边并没有它的同伴。心中暗想,这种植物仅此一颗,拍两张照片回去研究下,到底为何方神圣,如此的与众不同,是不是什么名贵的中药材,或许是什么毒性比较大的植物,等等这些猜想在我脑海里浮现。经过搜索资料,有的人是见血清,有的说是羊耳蒜,甚至还和毒性远扬的狼毒有些相似,搞得我也不能确定它到底是啥。

见血清,气质是不是拿捏得死死的

昨天,走在这个山坡上,刚好离它‘居住地’也不是太远,尽管天色已经黯淡,但仍阻止不了我想去看看它的想法。穿过茂密的树林来到它身边,这次它并没有长大多少,只是上面长出了花穗,叶片略显翠绿,也许这和最近雨水比较多给了滋润有着很大的关系。

由于好奇,这次我决定把它刨起来看看。上次只看到这一棵,不想破坏它,但这次好奇心对我产生了诱惑,也来不及去顾及那么多。小心翼翼的从周围慢慢将它刨开,尽量保证它根系土壤的完整,避免在我的探索之后让它死亡,刨着刨着,却意外的发现周围还有一颗小的。心想,这下可以安心的将它带回家种植了,就算不是什么名贵的药材,哪怕种植当盆景也是不错选择。

有这样的想法,还是担心怕它难以养活,万一夭折了,抹杀了它的生存权,这样心里难免有些内疚。如果保持土壤附着在它的根上,这样带回家种植可能成活的概率会大大的提升,而且腐殖土也能给它提供充足的养分,就将它连土带回家,把小的那一颗留在那里,以便它能延续香火。回家后,给它种植在盆里,放在了窗台上。

带回家种植的见血清

接下来的工作还是继续来确证它到底为何物。用了几款软件来识图,大部分都说它是羊耳蒜,也许也说是见血清,在网上查看一些资料,看了些视频,有些三农领域的作者也发过一些关于它的视频,最终,我想这应该就是见血清。

见血清,它有着不菲的身价,在荷花池药材交易市场,大概价格是400元左右,当然,药材交易市场讲的是公斤,这样的小草,身高大概也就在10公分上下,要弄到一公斤,我想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它属于冷背药材,所谓冷背,就是需求量比较少的,很少有人去收购的药材,在四大药都,都只有荷花池这里有报价,就算种植,可能销量也并不是那么的理想。

见血清,别名羊耳蒜,这样一来,有些地方说是羊耳蒜,也不足为奇,根据大多数资料显示,是一味很好的止血药,其药性偏凉,全草可入药。有临床资料显示,经过煎煮后离心处理,可用于一些脏器手术切除术止血,最短止血时间为45秒,长的达三分钟多点的时间,平均止血时间在2分钟,术后观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见血清

在《中药大辞典》中是这样记载见血清的: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吐血,咯(ka)血,肠风下血,血崩,手术出血,小儿惊风,热毒疮疡,蛇毒咬伤。

对于《中药大辞典》这样的描述,我认为它是通过搜集大量的资料整理而得的,如在《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血,凉血,止血。治牙痛。泡酒服可治铁打损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补肺止血;《四川常用中草药》:生新散淤,清肺,止吐血。治疗各种吐血,劳伤咳嗽,肺肾阴虚咯血,肠风下血,红崩,拔脓生肌,刀伤;我们贵州这边的《贵州药物目录》:治劳伤,小儿走子(贵州这边说的小儿走子应该就是疝气)。

每每说到一些地方中草药记载的书籍,不由有些感慨,这些不太正规的书籍,往往成为正规书籍整编的资料,一部电视剧讲述李时珍整编《本草纲目》也是通过大量的民间资料,走访民间医生,或者到各地方治病,当地一些有识之士给他提供的草药,用在患者身上,改进,最终整编而成。前几天看过一个大学教授讲课的一个视频,说中药和草药的区别。说中药是收载在《中国药典》等这些比较权威的书籍里的,而草药确是在一些民间流传或民间书籍记载使用的,一些草药经过实践证实有效又会转变为中药,进入权威书籍,而一些中药长期使用效果不明显或者毒性过大最终也会沦为草药,这意思就是说中药和草药可以相互的转换,草药也有可能发展成中药,他还举例说现在比较昂贵的三七,原来叫田七,原来也以草药的身份出现,问题是将来这些草药资料由谁提供呢?

喜欢的欢迎关注、点赞、收藏及转发,更多药物知识继续呈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