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皇太极在位时期一直没有立太子以至于在他病逝后,围绕继承人的问题几乎酿成一场战争。当时多尔衮与豪格都想登上皇位,但在最后,多尔衮改变策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从而避免了一场内战的发生。

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是为极具谋略的女人,儿子福临即位后、为了辅佐幼帝,她忍辱负重.并加封多尔衰为皇父摄政王。福临亲政后,为了笼络汉官为清朝效力,她破例让孔有德的女儿在宫中享受郡主的待遇,后又因调和朝廷与各落王之间的矛盾,将皇太极的第十四女建宁公主嫁与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为妻。

清初战乱频仍,经济凋敝,为此她提倡节俭,几次将宫中节省下来的银两散发给灾民以示抚慰。这些都对巩固福临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她又辅佐福临的儿子玄烨当政。身历三朝,为大清基业的建立和巩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亦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

崇德八年(1643 )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在沈阳正式即位,第二年改元顺治。

此时,明朝内部的农民起义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崇祯十七年( 1644 )三月,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了北京城,再也无能为力的祟祯皇帝在煤山自隘而亡,在这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降清汉人范文程上书为多尔衮出谋划策,力劝他要不失时机地攻取北京,取明朝而代之。遇事一向敏捷果断的多尔衰,也觉察到此乃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调集了大批人马,日夜兼程向山海关进发。

几天之后,山海关一带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斗。李自成的农民军与多尔衮的清军和对李自成降而复叛的吴三桂军打了起来,原来是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了。在清兵和吴军的夹击下,农民军败退到北京,但所剩兵力已难以据守京城,旋即仓皇撤离北京。由于清军进占北京的最大障碍已不复存在,各地官绅望风而降,清军长驱直入,开进了紫禁城。顺治元年(1644)九月,顺治帝在济尔哈朗护送下来到北京城,十月初一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正式宣告了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但此时清王朝的实际控制权却在多尔衮的手中。

在多尔衰的指挥调度下,清军兵下江南,攻取西部,展开了统一天下的战争。南明政权与李自成不堪一击,纷纷溃败。清朝问鼎中原已经是时间问题。可是多尔衮的野心也随着清军的战果而越来越大,他把持朝政,排除异己,福临作为皇帝几乎没有一点实际权力。

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外出打猎受伤,一病不起。十二月初九,多尔衮病死享年39岁。顺治皇帝对多尔衮给予了高规格葬礼,但在其死后的两个月,朝中大臣苏克萨哈等人开始大规模弹劾多尔衮,在诸多证据面前,顺治帝下令削去多尔衮爵位并鞭尸。由此可以看出顺治其实内心对多尔衮的恨意。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顺治亲政。成为了真正的一国之主,作为一个外族的皇帝,顺治在对汉学的态度上超过了他的父亲与爷爷。虽然顺治亲政时对汉学仍然陌生,大臣们的奏章许多他都看不明白,但是他内心却对汉学非常向往。

为了学好汉学,学好古代君王的治国之道顺治发奋读书,阅读大量汉文书籍,经史子集,唐宋文章都在顺治的阅读之列,使这位少年天子的汉学水平大为长进。他摆脱了他的祖辈单纯依靠武功治理天下的理念,“文治”思想越来越多的在顺治的脑海中显现。受儒家精神的影响顺治大力提成德化教育,反对屠杀与苛政,他努力致力缓解满汉的民族矛盾,甚至接受了士大夫阶层的“忠于明朝,才能忠于清朝”的观点,因为他辩证地体会到了忠臣不事二主的意义。

1657年,顺治以万历年间的税负为主,免除了天启、崇祯两朝的诸多不合理的税费。并在全国开垦荒废土地安置灾民。这一系列的措施稳定了清朝的统治。

福临在民政上有诸多善举,其情感故事也在中国广为流传,大家都知道顺治最喜欢董鄂妃,她本是襄亲王博果尔的妻子,但被顺治看上,董鄂妃自己也想接近这位风度翩翩的天子,两人便以私情相合。董鄂妃为顺治生下皇四子,顺治本打算立为太子。但也许是因果使然,孩子三个月就夭折了,董鄂妃因此伤心欲绝不就死去。顺治帝也因此精神上颓废失落了下去。身体更加虚弱。

1661年正月初二,顺治前往观看自己的亲信太监吴良辅出家,回宫后便一病不起。不就死去享年24岁。另有一种说法是顺治太过痛苦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对于他的最终归宿始终是中国历史的谜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