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出身极为显赫,大司马霍去病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而汉宣帝以及汉昭帝的皇后都出自霍光血脉。

更为重要的是,霍光本人极富政治才能,他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巫蛊之乱”之后就辅佐刘弗陵,其后的后元二年更是正式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大臣之首。

在霍光的辅佐辅佐之下,西汉实现了继汉武帝之后的又一盛世“宣和中兴”,霍光活着的时候就被时人与伊尹对比,称之为“伊霍”。霍光死后更是倍享哀荣,他被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且一直为汉朝皇帝所祭祀。

但是在《汉书·列传》中,却出现了一个相当奇特的现象,那就是霍光并不是被写在单独的传记中,而是与一个叫金日䃅的人一起被列在了《霍光金日䃅传》中,那金日䃅是何许也?能有资格与霍光并列呢?

“金日䃅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

《汉书》明确地指出了金日䃅的身世,他是匈奴屠休王的太子,为何一个匈奴人的后裔能与西汉三朝元老霍光相提并论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岳武穆《满江红》中的名句,事实上汉朝人与匈奴人的确势如水火,为何一个匈奴王的后裔能够得到在正史《汉书》中登堂入室呢?

金日䃅本不姓金,他的本名就是日䃅,武帝元狩年间,票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单于怪罪屠休王和昆邪王被汉朝击败,想要诛杀这两个部落,因此屠休王和昆邪王二人密谋降汉,但是中途屠休王又反悔了,于是被昆邪王所杀。

“封昆邪王为列侯。日䃅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金日䃅和他的母亲以及兄弟因此失去了被汉朝封赏的机会,并且受到了牵连,在汉朝宫中成为了养马的马奴,这一年金日䃅才年满十四岁。

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依”。

偶然的机会,汉武帝看见了金日䃅和他所养的马,“日䃅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汉武帝因此对金日䃅产生了好感,金日䃅也逐渐成为了汉武帝身边器重的人。

“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金日䃅从此以后就在汉朝发迹,但他深深地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尤其是他匈奴王子的身份,引起了汉朝内部贵族的极度不满:“陛下妄得一胡,反贵重之!”

即便是汉武帝仍旧重视金日䃅,但是他从未表现出丝毫的傲慢和倦怠。

金日䃅的金姓也是因屠休国宝“祭天金人”而来,汉武帝凭借此赐姓日䃅一家人为“金”姓。金日䃅的母亲是一个相当有见识的妇女,她在世之时时常教诲金日䃅以及他的弟弟,这对金日䃅的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他对子女的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汉武帝异常喜爱金日䃅的儿子,称其为“弄儿”,他长大以后却与宫中女子异常暧昧,金日䃅因此痛下杀手将其斩杀,汉武帝虽然表面上不满,实际上在心里更加敬重金日䃅的为人。

金日䃅从王子沦为阶下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他一直以来的行事作风。

“日䃅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面对汉武帝赏赐的美女,金日䃅这个王子能够做到目不斜视,丝毫不为美色所动。而当年城破被俘之时,少年的王子成为了少年的马夫,依旧能够做到尽职尽责,这是远非常人所及的事情。

金日䃅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他处在汉朝与匈奴激烈对抗的历史节点上,这是无法抗拒的命运。当年父王被杀之时,他或许就已经明白自己的一生注定要在隐忍与周旋中度过一生,汉武帝的赏识于他而言不过是难以抗拒的命运罢了。

金日䃅与汉武帝而言,不过是平息汉朝与匈奴部落矛盾的一颗棋子罢了,马奴也好,光禄大夫也好,始终逃不过寄人篱下的宿命。金日䃅处在历史的漩涡中,他一方面要打消汉武帝的猜忌,一方面又要与朝中的臣子以及外戚势力博弈,小心翼翼才能博得个现世安稳。

弄儿之死于金日䃅而言,或许并非是那么干脆利落吧,不知午夜梦回,他的眼角是否会落下一滴清泪?

“巫蛊之祸”的发生,是西汉王朝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汉武帝晚年内部政治格局的大洗牌,在这次大洗牌中,金日䃅又一次处在了人生的转折点上。

金日䃅在此次逼宫事件中护驾有功,因为他也被纳入了汉武帝托孤的臣子当中,金日䃅又一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及上病,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䃅。日䃅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

所谓的霍光让位以及“匈奴轻汉“不过是一场配合地天衣无缝的演出,霍光只不过是借此来试探金日䃅,而金日䃅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是不可能进入汉朝的权力中心的。至于汉武帝将金日䃅列为托孤重臣,或许是一种试探,或许是一种补偿,亦或许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罢了。

无论如来,金日䃅少年出走及至老年身死异国,其最后的归宿在汉朝的诸多臣子中还是不错的。

“元帝时为光禄勋,薨,亡子,国除。元始中继绝世,封建孙当为秺侯,奉日䃅后。”金氏家族也因此绵延三百余年而经久不衰,“七朝内侍”的福泽是金日䃅最大的收获。

“金日䃅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只不过是班固的一厢情愿罢了,在史书中留下吉光片羽的金日䃅受享着汉家的香火,但他内心的纠结于甘苦又有何人知晓?猛于虎也,然哉!

古代帝王以及著名人物的很多行为背后都有极其深刻的含义,我们之所以读史,除了还原千百年前的人物风貌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学习古人的智慧。

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倘若读者们想增长自己的权谋,扩充自己的智慧,最好的方式就是——读史。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就常年摆着一本奇书——《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人称“小《资治通鉴》”,作者冯梦龙先生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看过此书的人说,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据记载,乾隆刚刚继位,曾七天足不出屋,原来在苦读《智囊》。

杜月笙也很喜欢《智囊》一书。一次,偶然得到此书,立刻如获至宝。因其不识字,就让人边读边讲解,经常听得如醉如痴,感慨说:“读懂这本书,才算读懂了社会。”

因此,笔者建议各位可以读一读这本奇书,唯有智慧才是处身不败的第一要素。不过原版的乃是文言文叙述,理解难度较大。

因此,笔者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套,文、白对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进行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