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出身極爲顯赫,大司馬霍去病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而漢宣帝以及漢昭帝的皇后都出自霍光血脈。

更爲重要的是,霍光本人極富政治才能,他在漢武帝徵和二年“巫蠱之亂”之後就輔佐劉弗陵,其後的後元二年更是正式成爲了漢武帝的託孤大臣之首。

在霍光的輔佐輔佐之下,西漢實現了繼漢武帝之後的又一盛世“宣和中興”,霍光活着的時候就被時人與伊尹對比,稱之爲“伊霍”。霍光死後更是倍享哀榮,他被列爲“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且一直爲漢朝皇帝所祭祀。

但是在《漢書·列傳》中,卻出現了一個相當奇特的現象,那就是霍光並不是被寫在單獨的傳記中,而是與一個叫金日磾的人一起被列在了《霍光金日磾傳》中,那金日磾是何許也?能有資格與霍光並列呢?

“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

《漢書》明確地指出了金日磾的身世,他是匈奴屠休王的太子,爲何一個匈奴人的後裔能與西漢三朝元老霍光相提並論呢?“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是嶽武穆《滿江紅》中的名句,事實上漢朝人與匈奴人的確勢如水火,爲何一個匈奴王的後裔能夠得到在正史《漢書》中登堂入室呢?

金日磾本不姓金,他的本名就是日磾,武帝元狩年間,票騎將軍霍去病將兵擊匈奴右地,多斬首,虜獲休屠王祭天金人。”單于怪罪屠休王和昆邪王被漢朝擊敗,想要誅殺這兩個部落,因此屠休王和昆邪王二人密謀降漢,但是中途屠休王又反悔了,於是被昆邪王所殺。

“封昆邪王爲列侯。日磾以父不降見殺,與母閼氏、弟倫俱沒入官,輸黃門養馬,時年十四矣。”金日磾和他的母親以及兄弟因此失去了被漢朝封賞的機會,並且受到了牽連,在漢朝宮中成爲了養馬的馬奴,這一年金日磾才年滿十四歲。

所謂“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依”。

偶然的機會,漢武帝看見了金日磾和他所養的馬,“日磾長八尺二寸,容貌甚嚴,馬又肥好,上異而問之,具以本狀對。”漢武帝因此對金日磾產生了好感,金日磾也逐漸成爲了漢武帝身邊器重的人。

“上甚信愛之,賞賜累千金,出則驂乘,入侍左右”,金日磾從此以後就在漢朝發跡,但他深深地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尤其是他匈奴王子的身份,引起了漢朝內部貴族的極度不滿:“陛下妄得一胡,反貴重之!”

即便是漢武帝仍舊重視金日磾,但是他從未表現出絲毫的傲慢和倦怠。

金日磾的金姓也是因屠休國寶“祭天金人”而來,漢武帝憑藉此賜姓日磾一家人爲“金”姓。金日磾的母親是一個相當有見識的婦女,她在世之時時常教誨金日磾以及他的弟弟,這對金日磾的人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對他對子女的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漢武帝異常喜愛金日磾的兒子,稱其爲“弄兒”,他長大以後卻與宮中女子異常曖昧,金日磾因此痛下殺手將其斬殺,漢武帝雖然表面上不滿,實際上在心裏更加敬重金日磾的爲人。

金日磾從王子淪爲階下囚,“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是他一直以來的行事作風。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視者數十年。賜出宮女,不敢近。上欲內其女後宮,不肯。”面對漢武帝賞賜的美女,金日磾這個王子能夠做到目不斜視,絲毫不爲美色所動。而當年城破被俘之時,少年的王子成爲了少年的馬伕,依舊能夠做到盡職盡責,這是遠非常人所及的事情。

金日磾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他處在漢朝與匈奴激烈對抗的歷史節點上,這是無法抗拒的命運。當年父王被殺之時,他或許就已經明白自己的一生註定要在隱忍與周旋中度過一生,漢武帝的賞識於他而言不過是難以抗拒的命運罷了。

金日磾與漢武帝而言,不過是平息漢朝與匈奴部落矛盾的一顆棋子罷了,馬奴也好,光祿大夫也好,始終逃不過寄人籬下的宿命。金日磾處在歷史的漩渦中,他一方面要打消漢武帝的猜忌,一方面又要與朝中的臣子以及外戚勢力博弈,小心翼翼才能博得個現世安穩。

弄兒之死於金日磾而言,或許並非是那麼幹脆利落吧,不知午夜夢迴,他的眼角是否會落下一滴清淚?

“巫蠱之禍”的發生,是西漢王朝重要的轉折點,也是漢武帝晚年內部政治格局的大洗牌,在這次大洗牌中,金日磾又一次處在了人生的轉折點上。

金日磾在此次逼宮事件中護駕有功,因爲他也被納入了漢武帝託孤的臣子當中,金日磾又一次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及上病,屬霍光以輔少主,光讓日磾。日磾曰:臣外國人,且使匈奴輕漢。於是遂爲光副。”

所謂的霍光讓位以及“匈奴輕漢“不過是一場配合地天衣無縫的演出,霍光只不過是藉此來試探金日磾,而金日磾從一開始就明白,自己是不可能進入漢朝的權力中心的。至於漢武帝將金日磾列爲託孤重臣,或許是一種試探,或許是一種補償,亦或許是一種情感上的寄託罷了。

無論如來,金日磾少年出走及至老年身死異國,其最後的歸宿在漢朝的諸多臣子中還是不錯的。

“元帝時爲光祿勳,薨,亡子,國除。元始中繼絕世,封建孫當爲秺侯,奉日磾後。”金氏家族也因此綿延三百餘年而經久不衰,“七朝內侍”的福澤是金日磾最大的收穫。

“金日磾夷狄亡國,羈虜漢庭,而以篤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將,傳國後嗣,世名忠孝,七世內侍,何其盛也!”只不過是班固的一廂情願罷了,在史書中留下吉光片羽的金日磾受享着漢家的香火,但他內心的糾結於甘苦又有何人知曉?猛於虎也,然哉!

古代帝王以及著名人物的很多行爲背後都有極其深刻的含義,我們之所以讀史,除了還原千百年前的人物風貌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學習古人的智慧。

所謂“讀史使人明智”,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倘若讀者們想增長自己的權謀,擴充自己的智慧,最好的方式就是——讀史。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他們都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就常年擺着一本奇書——《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人稱“小《資治通鑑》”,作者馮夢龍先生從先秦到明代,記錄着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看過此書的人說,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趨吉避凶。據記載,乾隆剛剛繼位,曾七天足不出屋,原來在苦讀《智囊》。

杜月笙也很喜歡《智囊》一書。一次,偶然得到此書,立刻如獲至寶。因其不識字,就讓人邊讀邊講解,經常聽得如醉如癡,感慨說:“讀懂這本書,纔算讀懂了社會。”

因此,筆者建議各位可以讀一讀這本奇書,唯有智慧纔是處身不敗的第一要素。不過原版的乃是文言文敘述,理解難度較大。

因此,筆者在這裏向大家推薦一套,文、白對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