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馬牛 (微信公衆號:馮侖風馬牛)

6 月 2 日,朋友圈還沉浸在「擺攤」的煙火氣中,沒人注意到,一個遠在瑞士的西班牙男人通過視頻,收到了來自海南省委書記的建議:深入學習前一天公佈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及中央 12 號文件精神。儘管語言不通,這個白髮蒼蒼的男人還是贊同地點了點頭,會議結束,賓主盡歡。

幾天後,在一場解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發佈會上,海南省長斬釘截鐵地說:「海南不能成爲房地產加工廠。」不靠房地產,靠什麼扛起自貿港呢?

在人們觀察海南其它產業時,那個答應學習中央 12 號文件精神的老外重新被人關注,他叫胡裏安·蒂爾斯(Juliàn Díaz González),最爲人知的身份是世界最大機場免稅商杜福睿集團(Dufry)董事、全球首席執行官。

這不是海南和杜福睿第一次結緣。

2017 年,海南省最大的企業海航集團曾大手筆收購杜福睿股份,成爲杜福睿第一大股東。在當時,全國免稅店幾乎被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公司(即中免集團)壟斷,海航借杜福睿進軍免稅業的雄心顯而易見,但這宏偉藍圖還沒來得及上色,海航就不得不在 2019 年匆匆拋售資產回血。這一年杜福睿銷售額爲 88.5 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 658 億元),美洲業務佔比過半,海航的黯然離去對杜福睿似乎沒什麼影響。

然而就在公佈財報後不久,杜福睿對外表示:疫情使得公司 4月收入銳減 94%,預計全年收入將下降 40-70%,消息一出,杜福睿股價暴跌。於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佈當天,杜福睿就向海南省政府表達了希望在海南自貿港投資的意願。長期以來押注美洲市場的國際巨頭,也不由得在動盪的局勢中尋找新的突破。

視頻會議中的蒂爾斯和海南省委書記

杜福睿起源於 155 年前,不僅是免稅業發展的見證者和領頭羊,對如何順勢而爲也深有體會。

1865 年,杜福睿在瑞士巴塞爾成立。這一年剛好是維也納會議召開五十週年,也是瑞士成爲永久中立國五十週年。五十年裏,瑞士解決內部政治動亂,定憲法、設聯邦、統一度量衡、確立瑞士法郎是唯一合法貨幣,把整個國家從歐洲連綿不休的戰火中拉了出來,全心全意發展國內經濟、交通、公共衛生。

巴塞爾是瑞士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蘇黎世,位於瑞士、德國、法國三國交界處,橫跨萊茵河兩岸,交通便利,是天然的貿易港口,杜福睿就在這裏開設了第一家零售商店。憑藉天然的地理優勢,杜福睿把法國、德國的商品銷往瑞士國內,即便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杜福睿也和母國瑞士一樣,毫髮未損,反而實力越來越強。

和平,是杜福睿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

香農機場

1947 年,作爲跨大西洋航線最重要的中途站之一,愛爾蘭香農機場也做起了地理優勢的生意。由於當時的飛機續航能力有限,大量往來歐美的乘客不得不在中轉站停留,給機場管理帶來沉重負擔。香農機場開始琢磨:如何從這些中途客人身上獲得更多收入?促使他們購物。怎麼讓旅客心甘情願帶上更多行李呢?提供更便宜的好貨。

於是,香農機場開設了歷史上第一家免稅商店,果不其然,面對價格實惠的商品,長途旅客很難抑制住自己,紛紛「剁手」。由此,免稅商店這種特殊的零售形式,成了國際旅遊中不可或缺的一站。

之所以說免稅商店特殊,是因爲裏面提供的商品,通常是菸酒、珠寶等價格不菲、附加稅重的商品,比起國內層層加碼的流通價格,免稅店給出了一個明顯的優惠區間,而這種免稅經營,是國家讓渡一部分稅收權利下的特許經營,看似是國家失去了一部分稅收,實則每一家免稅商店在獲得特許經營權之前,都必須經過投標,事前規定好繳納給當地的佣金(按銷售額的一定比例計算,有時高達 55%)。

按照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描述的稅收經濟原則,購物免稅屬於出口退稅的一種特殊形式,而出口退稅有利於國際貿易的發展。因此,免稅業對當地來說仍然有利可圖。

杜福睿從事零售業將近百年,得知免稅商店這種特殊的零售形式出現後,也很快跟上。

一開始,爲了儘量規避風險,杜福睿從事免稅批發業務:直接向全球各地免稅商店供貨,卻不必承擔高昂的機場佣金費用。幾年之後,杜福睿和上游廠商打好了關係,才進入免稅零售行業。這時免稅業早已形成成熟的供應鏈,毛利率可達 50% 以上。

與此同時,在馬歇爾計劃的刺激下,歐洲經濟逐漸復興。爲了對抗日趨強大的美國飛機制造商,英、法、西德、西班牙四國政府合資成立了空客。歐美飛機制造商的博弈,使得航空業迅速發展,載客成本不斷降低,乘客也越來越多。杜福睿以瑞士爲起點,背靠法國、西德,把免稅業務拓展到歐洲各地。

隨着歐洲一體化愈發深入,歐洲內部的免稅品價格不再具有競爭力,行業競爭也趨於白熱化,杜福睿只好大舉擴張,收購美國、意大利和瑞士的競爭對手,成爲全球最大的免稅集團。

然而多年以來,杜福睿的業務重心始終在歐美,亞洲業務佔比不到 10%。

一家典型的杜福睿免稅店

杜福睿在全球機場攻城略地的同時,中國免稅業也在奮力追趕。

改革開放第二年,中國就有了免稅業務,但這時的免稅店更像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同一時期,日本、臺灣遊客出國狂買免稅品的新聞不斷被西方媒體報道,而中國免稅店僅對特定的外賓、公派出國人員開放。1990 年,北京開設了第一家市區免稅店,在政策支持下,中國國旅旗下的中免集團得到特許經營權,開始長期壟斷免稅業。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經濟發展迅猛,出入境人數劇增,國內機場、口岸的建設如火如荼,免稅業以每年 20% 以上的規模增長,成爲零售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同樣是因爲地理優勢,自 1988 年起,海南就被劃爲經濟特區,然而和愛爾蘭香農機場、瑞士巴塞爾不同,海南並沒有因此發展出強大的免稅業。

雖然在政策的催動下,海南經歷了 1990 年代的「下海」浪潮、 2000 年以後的旅遊業帶動,卻始終沒有達到政策預想中「最大的經濟特區」應該達到的程度。

多年以來,海南尤其是海口的經濟,對房地產的依存度極高,外地遊資推高房價,擊鼓傳花的遊戲成爲海南最廣爲人知的財富密碼。有人評價道,「海南經濟基礎薄弱,政策能帶來人掘金,卻留不住人發展」。

著名的海南爛尾樓

2011 年,海南正式發佈離島免稅政策,意味着國內遊客去海南旅遊,也能享受離岸免稅店的優惠,海南免稅零售額暴漲,旅遊業也被極大帶動起來,免稅業的紅利才被海南所重視。也是這一年,第一家外資免稅商日上(Sunrise)獲得特許經營權,入駐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引進這尾「鯰魚」後,中免集團不得不在壓力下升級服務,機場非航收入穩步上漲。

2018 年,海南發佈「全域限購令」,下定決心要忍受陣痛,降低對房地產的依存度。如此一來,海南的經濟重心應該放在哪裏呢?

探索兩年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出爐,「制度集成創新」成爲熱詞,作爲「貿易自由便利」的一部分,海南省離島免稅購買限制有望進一步放鬆,早前過於重視歐美市場的杜福睿瞅準機會,立馬聯繫海南省政府,後者也對引進外資免稅商頗有興趣,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南省委書記和杜福睿全球總裁的會談中,着重提到的是「離島免稅」而非「離岸免稅」,而在隨後解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發佈會上,海南省長特別提到,「將允許本島居民免稅購買部分進口生活用品。」

打破免稅業對外的固定思維,讓 14 億國內消費者不必出境也能享受到免稅商品的優惠,是杜福睿這樣長期徘徊在亞洲市場之外的免稅商,在當前動盪局勢下不容錯過的機會,同時也是海南真正成爲自貿港的重要一步。

資料來源:

[1]央視新聞:海南:將允許本地居民島內免稅購買進口生活用品

[2]海南日報:劉賜貴與首批有意願在自貿港投資的世界知名企業會談

[3]證券時報:免稅提額品類擴大海南免稅成旅企必爭之地

[4]TR Business:Covid- 19 : Dufry declares 70 % revenue drop in 2020 as worst case scenario

[5]Market Screener: Dufry's new Global Executive Committee structure, effective September 1, 2020, integrates HQ and divisions, while simplifying top management functions

[6]Reuters:BRIEF-Dufry New Global Executive Committee Structure

[7]The Moodie Report:On the record: Julián Díaz on how Dufry has 「bloomed」 with the Brasif acquisition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 | 毛洪濤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