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險是我國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我國政府根據社會實際情況推出的一項重要惠民政策。醫療保險可以很好地幫助普通羣衆解決看病花費支出的問題,緩解經濟壓力。但是很多人在使用醫療保險,享受國家福利政策的時候,聽說過“二次報銷”這個專業詞語,它是什麼意思?請大家看下面的介紹!

一、什麼是醫療保險的“二次報銷”?

“二次報銷”是指城鎮居民醫保或新農合的居民,在上一年度的看病治療過程中,有較高的醫療費用支出,那麼此時,投保人可在正常報銷之外,再申請一次大病保險的報銷。

簡單來說,就是補充醫療保險報銷,但是,“二次報銷”的保費不是強制繳納的。並且需要滿足相應的條件才能夠使用。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二、醫療保險的“二次報銷”都有哪些條件?

1、身份條件。

居民必須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或者參加“新農合”,並且單獨購買,此時的身份可以進行醫療保險的“二次報銷”。

2、開銷條件。

居民在上一年度使用基本醫療保險報銷之後,城鎮居民在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範圍內個人自付超過上一年度北京市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費用,農村居民在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範圍內,個人自付超過上一年度北京市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的費用,此時的治療開銷條件是可以進行醫療保險的“二次報銷”的。

3、材料條件。

居民在進行“二次報銷”的時候,需要提前準備好所需的患者病歷、身份證、出院證明、第一次的報銷單等材料(因行政區域不同,“二次報銷”所需的詳細證件材料清單可能略有所不同,可諮詢當地報銷單位)。此時的材料準備是可以進行醫療保險的“二次報銷”的。

儘管醫療保險有“一次”“二次”報銷等措施來保障民生,但是,當真正大病到來時,這些保障對於鉅額治療費應仍然是有些捉襟見肘,所以,大家可以購買一份重疾險,這樣,當大病到來時,可以更好地緩解被保險人的經濟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