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暴乱不断,安史之乱爆发时,长安城外有一户人家,男子叫孙仁,娶了个女子叫石娘,虽然俩人刚成亲不久,住的是茅草屋,但是夫妻俩男耕女织,恩爱无比,日子过得也算安乐。隔年石娘便生下个儿子,日子更和美了。

转眼到了儿子周岁的时候,一日中午,石娘做好了饭菜,正要抱着儿子去叫孙仁回家吃饭,刚到门口便见相公被骑兵撞倒,眼睁睁看着他的头被马踏扁。石娘眼前一黑昏死过去,等石娘醒来时,天都快黑了,她一点一点寻回了相公的尸骨,买了口薄棺将相公安葬。

石娘年纪轻轻成了寡妇,又带着个幼子,适逢暴乱之际,生活过得异常艰辛,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让儿子活下去,石娘好几日都靠吃糠度日。

日子一开始确实很艰难,可暴乱过后,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石娘每日辛苦劳作,天不亮就上地劳作,天亮便归家做绣活,总算养活了儿子。儿子成人后,石娘又日夜不停地做绣活,总算为儿子攒够了娶亲的钱,为儿子说了亲事,见儿子成了家,石娘自是欢喜落泪,想着自己也对得起死去的相公了。

石娘原以为儿子娶亲了,自己也无忧了,只盼着儿子赶快生个孙儿,她帮着照看孙儿,享享天伦之乐,有个安乐的晚年。谁知,十八年后的某一天,石娘的儿子突然跟她说“母亲,从我出生到成亲,你养了我十八年,成亲后我也养了你十八年,现在我们母子互不相欠,你走吧!”说着便将石娘推出家门,任由石娘如何哭叫都不理会。

石娘欲哭无泪,她辛苦养大的儿子竟将年迈的她赶出家门,身无分文又不能做活,这不是逼她去行乞吗?石娘伤心欲绝,想着与其乞讨不如死了一了百了,于是便解开腰带搭在一颗歪脖树上,一边颤颤巍巍的打结,一边伤心的抽泣。

一位书生路过,见老人家要上吊,赶紧将其救下,从石娘嘴里听闻了前因后果,气的一纸诉状将石娘的儿子告到了县衙,县令一听竟有如此不孝之子,立马开堂审案。石娘的儿子见了县令仍旧振振有词,声称与母亲已两不相欠,县令却问石娘“你儿子出生时多重?”石娘回到“六斤一两”县令又问“可有人证?”石娘回到“有接生婆林家三娘可证”县令传唤了证人,确定是六斤一两后,县令怒拍惊堂木,喝道“逆子!你母生你六斤一两,养了你十八年,你只还了养你的十八年,却还欠六斤一两肉未还,如今就从你身上割肉还了吧!”

石娘的儿子一听,立马磕头求饶到“大人饶命!我愿意服侍我母到老!”县令喝道“若是对你母有半点不孝,必然让你割肉还母,两不相欠!”

这个故事让人又恨又气,为石娘感到不值,乱世寡妇养儿十八年的艰辛可想而知,竟养出这样的不孝的儿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幸好这县令明辨是非,想出了割肉还母的办法,否则还真没法对付这种人。其实,现如今也有人不养老,很多老人都是空巢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过得也很孤独。虽然子女也给钱,也会看一次两次,可终究身边没子女伺候,无病无痛还好说,若是病了,没子女在身边照顾,日子该有多难熬?所以,作为子女,不管多忙都要在老人需要的时候回家,有空就回家陪陪父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