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媒體 宋金煜 高素英/文 潘西/編輯

近來各城市土地市場持續火爆,多地出現超百輪頂價拍地現象。6月15日,徐州出讓的一住宅地塊最終以總價24.11億元、138.45%溢價率成交,796輪競價讓其成爲今年競爭最爲激烈的地塊之一,僅次於煙臺某地塊1148輪、鹽城846輪的競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北京、深圳、成都、武漢等一二線城市部分地塊競拍輪數高於百輪,長三角寧波、無錫、宜興、海門等三四線城市也出現較多競拍輪數超百輪的地塊。

從整個拿地市場來看,一方面是恒大、保利、龍湖等全國房企,以及龍光、越秀、德信等區域型房企對優質地塊的爭奪;另一方面是融創、萬科等拿地金額、新增土地建築面積均出現了下降。

業內人士認爲,房企在拿地上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一個原因是大企業抓住“補倉”的機會,其他頭中小型房企則是基於規模和生存焦慮,而加大了優質地塊的爭奪;另一方面,對於拿地放緩的龍頭企業來說,前期土儲較爲充裕,所以在今年的投資拿地上更趨謹慎,防止高溢價所帶來的風險。未來房企競爭的焦點包括土儲、融資和人力成本,而高溢價拿地不僅讓銷售承壓,還可能引發企業資金鍊緊張等風險。

一二線熱門城市地塊遭搶拍

6月12日,廈門出讓的一住宅地塊以50603元/平方米的成交樓面價創下了該市新單價紀錄,此前一天,溫州一宗商住用地經過16家房企116輪競價,最終以上限價36億元、樓面價26385元/平方米被拍出。時間退回至5月,深圳新單價“地王”誕生,深圳前灣片區一地塊以最高限價115.97億元成交,可售樓面價達每平米87409元/平方米。

事實上,今年4月以來,全國土地市場的熱度隨氣溫一路飆升,從深圳誕生新單價地王,到鹽城某地塊溢價率達125%、揚州一地塊出現242輪競價,一二線熱門城市輪番上演搶地大戲。

今年2月份多城市中止或延後土地出讓,隨着疫情控制趨於穩定,3月份土地市場逐漸步入正軌,隨後的4月、5月多地出現了搶地熱潮。土地市場頻現地王、超高溢價率、百輪競拍等回暖跡象讓房地產行業加速走出疫情陰霾,而房企拿地積極性持續升溫,也促使成交平均樓面價不斷攀升。

根據中指院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300城土地出讓金爲16219億元,同比增長5.54%,而從價格來看,前5月平均樓面地價爲5080元/平米,同比大幅上漲了18%,樓面地價增速跑贏土地出讓金整體的增速。

而從城市土地出讓金額排行榜來看,一二線熱點城市仍是兵家必爭之地。2019年土地出讓金榜首城市杭州在今年前5月成功衛冕,以1210億元的成交總價依舊佔據榜單首位,北京和上海分別以1131億元和1047億元的成交總額佔據榜單第二、三位。前5月,二線城市南京土地成交總價爲687億元,同比增長145%,增幅最大。長三角土地整體熱度超過中西部、京津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

根據億瀚智庫數據對70個城市的土拍進行的追蹤數據顯示(涵蓋35個典型一二線城市和35個熱點三四線城市),2月至今,全國共計誕生28個單價“地王”(即突破前期樓面價),其中有6幅地塊突破全市樓面價,有22幅地塊突破區域樓面價。房企拿地積極性持續升溫,也促使成交平均樓面價不斷攀升。

“目前土地市場呈現出一線火爆,二線趨穩,三線遇冷的格局。”世聯行集團研究部負責人資深研究員戴毅表示,疫情以來一線樓市恢復速度亮眼,自2月份土拍重啓以來,一、二線城市地方政府開始增加供地,優質地塊層出不窮引發房地產市場熱度不斷升溫,房企拍地熱情持續高漲,多宗地塊最後都以高溢價成交。二線城市如廈門等城市銷售情況明顯改善,近期出讓的一住宅用地更是以樓面價50603元/平方米創下新高。而三線城市房價則繼續維持在疫情前的行情。

某房企投拓部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土地熱可能是個假象,一般每年上半年市場都會火熱,下半年冷清。今年招拍掛2月、3月份比較少,從4月份開始各地開始大規模供地,目前整體成交數據並不是很高。當下半年供應量上來,市場可能就會冷清,畢竟房企拿地都會算賬,目前還處於錢少地多的階段。

房企拿地呈兩極分化

在市場銷售轉暖、融資環境略放鬆、熱點城市土地供應放量等多因素影響下,房企拿地積極性逐漸提高。那麼,哪些房企在此輪土地熱中“搶”地?結合中指院、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恒大、保利、龍湖拿地金額分別爲550億元、390億元、385億元,位列房企拿地榜單前三名。同期,碧桂園、恒大、綠地、綠城、保利、龍湖、中海、招商蛇口共7家房企新增土地貨值超千億元。

除了全國性的房企在加速優質地塊佈局的同時,區域房企也加入了“搶”地大軍。龍光、越秀、德信等區域型企業也大手筆拿地,如龍光5月拿地金額同比增長450%達150億元,位列拿地金額總榜單第7位,德信今年新增地塊多爲頂價獲得,並拍下超100%溢價率的土地,前文中深圳新單價地王、溫州限價商住用地分別被龍光、德信收入囊中。

根據房企年報中披露土地儲備數據來看,恒大、碧桂園等房企土地貨值已突破萬億平方米,大幅領先其他房企,並且即使不拿地,原有土儲依然可以支撐其2-6年的正常銷售。爲何喊出“降土儲”的口號的“地主”仍然大舉拿地?

一位接近恒大的人士向《財經》新媒體介紹稱,2019年恒大獲取土地的方式主要是收併購,今年則轉變爲參與一級市場公開招拍掛拿地。其中,今年恒大耗資68億元拿下廣州足球場地塊,可能間接推高了企業拿地的總額。恒大對外宣稱的控規模並不是不拿地,而是減少拿地,其也會根據市場銷售情況和戰略佈局調整拿地節奏,如今年拿下北京住宅地塊及時補倉空白市場。

與恒大以及龍光、德信等房企在土地市場激烈拼殺形成鮮明對比,以萬科和融創爲代表的房企則低調很多,拿地金額同比減少。雖然碧桂園新增貨值較多,但與萬科、融創一樣,這三家企業今年以來拿地金額不僅較去年同期減少約五成,榜單名次也出現了下滑。

具體來看,融創前五個月的拿地節奏放緩。克而瑞地產研究顯示,多重數據體現融創今年拿地謹慎。其中,融創2020年1-5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新增土地價值256.4億,較去年同期下降68.17%,排名第19;新增土地建面積452萬平米,較去年同期下降68.54%,排名14。而截至3月27日,融創在手確權的土儲貨值3.07萬億元,其中超過82%的土儲位於一二線城市,平均土地成本4306元/平方米。

目前融創拿地銷售比0.182,低於TOP10房企均值,從側面反映了投資加碼之下房企拿地仍然保持謹慎和理性的態勢,抓銷售、促回款,彌補疫情造成的銷售空缺仍是未來一到二個季度的首選。據不完全統計顯示,融創前五月在公開招拍掛市場上獲取的地塊僅約18個,且罕有高溢價拍地行爲。

融創集團董事局主席孫宏斌公開表示,融創今年拿地要拿對地方、拿對時間。融創土地儲備存量大、質量較高,不需要在二、三、四月份搶地。他認爲,企業在一、二線城市的風險在於買貴地,三、四線城市的風險在於波動大。

頭部房企中除了融創表現謹慎之外,萬科也在今年表現格外淡定。數據顯示,萬科前五月共新增開發項目30個,拿地銷售佔比僅爲11%。而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在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明確表示,萬科不囤地、不捂盤、不拿地王。

業內人士分析,部分頭部房企現有土儲較爲充裕,所以在今年的投資拿地上更趨謹慎,而其他頭中小型房企則基於規模和生存的訴求,對於優質地塊的爭奪更加積極。

據不完全統計,參考公開信息2019年總土儲貨值和2020年銷售目標,未來可支持銷售週期低於3.5年的TOP20房企裏,諸多企業在今年前5個月的拿地銷售比數據都高於行業37%的平均值。

數據摘自克而瑞榜單數據及公開披露信息)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目前一些地方土地市場確實出現了“地王”情況,個別區域的土地市場熱度會有所上升,但是過熱的情況出現概率不太大。不過,對這一問題也應該引起高度的警惕和重視。

高溢價帶來高風險

伴隨土地熱撲面而來的是,各地方政府也在出臺相應的土地新政。近期南京出讓土地的公告中內容提及,從6月起,南京土地拍賣採用“限房價、競地價”新模式,並設置毛坯房最高限價。不僅南京,今年4月南通也發佈了新的土地新規,開始實行“地價+房價“的雙限政策,另外上海要求失信房企不能參與當地土拍,深圳前海囤地炒地將被收回土地使用權。

事實上,疫情因素導致大部分城市改變供地策略,通過優先供應優質地塊來刺激房企拿地積極性,因此地價、溢價率有一定回升。部分房企在充足土儲、土地成本處於市場低位的情況下進行超高溢價,體現房企爲了衝規模、保規模做出的利潤妥協。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爲,拋開溢價率從本身的實際地價來看,近期非底價拿地的房企未來來壓力的確不小。此前,房企會在獲取高溢價率土地後“捂地”來保證利潤,但政策趨緊更多房企則選擇與其他品牌合作開發。當然,合作開發的模式會稀釋企業項目銷售收入以及其他潛在的問題。

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分析稱,房企追求高溢價率及高總價土地的廣告效應,要大過賺錢效應,因爲高價地賺錢很難、現金回款很慢,只能做標杆項目來樹品牌。此輪土地市場的火熱難長期持續也難帶動房企上漲,不過二線城市可能會出現彈性波動,未來房價上行漲概率大於下跌。房企在拿地加倉時仍需要注意,如果一些城市土地市場過熱或房價持續走高,相關調控政策會隨之而來。

在業內人士看來,5月份土地市場延續了回暖趨勢,整體量價穩中有升,長三角、珠三角核心城市土地吸引多家開發商激烈競拍,平均溢價率實現五連漲。 市場回暖、土地放量、融資略松等因素持續提振百強房企投資信心,平均拿地銷售比升至0.37,高於去年全年水平。

“不過,未來考驗房企的是土地以及融資和人力等成本問題。從整個市場大趨勢來講,中國城鎮化率未來10-20年將會趨於飽和,全國商品住宅總需求會出現下滑,無論哪一個房企都不能高枕無憂,在鞏固主業維持目前市場地位的同時,還需爲企業第二增長曲線做好轉型鋪墊,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企業可持續的發展。”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宏偉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