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冷潮湿的巴蜀大地,川渝人民最爱的是火锅。

传说火锅可以涮天下。

在北国都市哈尔滨,冰城人民钟情炖菜,炖菜中的佼佼者是大锅炖。

如果说火锅可以涮天下,哈尔滨的大锅炖里,就能炖下整个人间——当然要排除《羞羞的铁拳》中的马丽,铁锅炖自己这事儿,哈尔滨的大铁锅还是不够大,哈尔滨人也没法那么飙,所以整不了。

得莫利炖鱼、铁锅靠大鹅、鱼羊一锅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鲶鱼炖茄子……每一道名声在外的炖菜,既是外地人为哈尔滨美食贴的标签,也是也哈尔滨人贼爱的硬菜。

炖菜之神奇与美妙,在于看似简单与随意,实际上却暗藏玄机,藏着一种不易被人察觉的小细腻,也正是这份细腻,才使铁锅炖的味道如此美好,美好到吃遍了山珍海味的康熙皇帝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清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玄烨抗击沙俄入侵中国东北,率军抵达黑龙江,在黑龙江,康熙吃到了百姓现场烧锅垒灶炖的江鱼,康熙吃完,连连拍手叫好,康熙吃遍了山珍海味,还会对铁锅炖江鱼竖起大拇指,可见黑龙江的铁锅炖得是多好吃。

一道美味的铁锅炖江鱼,绝不是看上去的随意乱炖乱煮,从选材到火候,每一步都要细致、到位。

鱼,最好是江鱼,大自然里自然长成的江鱼,同时必须是鲜活的。

冰冻的、隔夜的,都不配下锅。

食客亲自挑选钟意的一尾,确认鱼的活泼与倔强,才会拿到后厨,由快手快脚的师傅收拾停当。

大块的豆腐、白菜、粉条也直接扔进去,盖上木制大锅盖。只消二三十分钟,哈尔滨的大铁锅,就能让那条活蹦乱跳的江鱼涅槃重生。

服务员掀开锅盖那刻,就是食客品尝美味之时。

时间和火候,也很重要。

所以食客围坐在铁锅边等待时,服务员总是时不时地过来瞄两眼,瞄灶台里的柴禾够不够劲,火苗是否恰到好处。

铁锅炖最能反应东北人在天寒地冻的生存智慧。

大铁锅连着大火炕,铁锅下的柴禾既能烧熟美味的食物,还能跟火炕一起,把温暖带给整个房屋,使人可以在温暖的房间里,看着窗外雪花飘落,享受美味大餐。

铁锅里不仅能整出炖菜,还能同时整出主食。

大饼子,是大米普及前东北人常吃的主食之一。

把发好的玉米面团揉搓成球,双手合十轻轻压扁,看似随意其实技巧娴熟地往铁锅沿儿下一拍,啪的一声,玉米团就定在了铁锅内,啪啪啪数声,铁锅边就满满一圈的玉米团,再次打开大锅盖时,玉米团就成了大饼子。

在服务员掀开大锅盖的那一刻,不懂行的外地人往往会急不可耐地下筷子,而吃惯了炖江鱼的哈尔滨人,则会拿起碗,舀上一碗汤。

这时候的鱼汤,最鲜美,咸淡也正好。长时间的焖、炖,让汤汁内充分吸纳了鱼身上的种种特质,绝无寡淡,轻轻一口,便是十分的满足。

过一段时间,铁锅下的柴禾将汤汁烧得快要干了,鱼汤就咸了,不能喝了,但如果胃内还有空间,拿来拌饭,也是极好的下饭材料。

喝完汤,再咬上一口紧致弹滑鱼肉,每一口都是松花江的味道。

哈尔滨人对待铁锅炖是虔诚的,食材虽广虽大,却加工到位;柴禾烧火炖煮,必须精准掌控;佐料搭配运用,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

真要是随便乱炖,绝对炖不出这么鲜美的菜。粗材精制,大铁锅里藏着小细腻,才是哈尔滨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理解与态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