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作品,初看时,这仅是一首描写大年初一热闹、欢乐的节日景象,诗中详细地描述了在辞旧迎新的节日爆竹中,大宋百姓过春节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元日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并不是!

《元日》其实还有另一层含义,它是诗人王安石的志向之作,这其实是一首言志诗。

这首诗作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春节,正月初一,它是王安石向大宋官场发出自己最强声音的代表作,或者说是他向大宋皇帝赵顼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即:一旦由他来主持新政,那么他将抱着一颗必胜的决心,丝毫不为保守派所影响,坚决推行新法,破解大宋的“三冗”难题,解决大宋燃眉之急的社会危机。

同时,王安石也对新法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他认为,新法不仅是从根子上解决大宋社会危机的强有力措施,还是提高大宋百姓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

王安石和宋神宗

汪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言志诗特有的魅力!

什么是言志诗?所谓言志诗就是诗人在特定的时间里,用眼前的景、事、物等具体的外界形态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抽象的理想,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和感悟的。

《元日》虽然作于春节,但一个月后,也就是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王安石就被宋神宗赵顼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主持宋朝,也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变法之一,“熙宁变法”,但我们通常称为“王安石变法”。

当然,不管王安石变法遇到的问题以及同时代文人对他的抨击,也不管历代统治者和文人对王安石的态度如何,汪郎以为,熙宁二年正月初一的王安石,绝对是一位充满烟火气息的伟大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能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政治变革所带来的影响,并为此无惧无悔,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仰!

王安石

也有人说,王安石还是代表大宋地主阶层利益的,所以变法的失败实质上是宋朝地主阶层内部改革派和守旧派之争,成功与否,都和百姓无关。

成功了巩固宋朝的阶层社会,失败了对宋朝阶层社会也没有什么损失,汪郎以为这是有失偏颇的!

宋朝的社会危机众所周知,“三冗”问题让宋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民间反抗势力此起彼伏。

一旦王安石变法成功,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民间反抗势力(不是通过军事,而是通过经济时手段解决),从而缓解宋朝潜在的社会危机。

不幸的是,这场11世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改革,最终在宋朝守旧大臣的强烈反对下失败了,但其影响是巨大的。

宋神宗熙宁六年之前的宋朝

因为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的熙河之战,就是在王安石的支持下,王韶在河湟之地取得的一次大宋开疆之战,宋朝收复了汉唐以来的故土,熙、河、洮、岷、叠、宕等州两千余里,扭转了宋朝在西北边疆军事积弱的形象,成为自宋真宗澶渊之盟以来,宋朝在开疆拓土的道路上,取得大获全胜的唯一战例,史称“熙河开边”。

帝志复河、陇,筑古渭为通远军,以韶知军事。五年七月,引兵城渭源堡及乞神平,破蒙罗角、抹耳水巴等族……遂城武胜,建为镇洮军……复击走瞎征,降其部落二万,更名镇洮为熙州,以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六年三月,取河州……连拔宕、岷二州,叠、洮羌酋皆以城附……乃直扣定羌城,破结河族,断夏国通路,进临宁河,分命偏将入南山。---《宋史》

宋神宗赵顼

除此外,元丰四年 ( 公元1081年)的大宋五路伐夏,以及宋哲宗的两次平夏城之战、宋徽宗的横山之战,前后打得西夏差点亡国。

虽然这是宋朝军队浴血奋战的结果,但如果没有王安石变法时针对军事做出的改革,宋朝又何来的信心呢?

汪郎以为,宋朝在西北取得的开疆大捷,都得益于王安石变法所带来的军事红利。

王安石是天才,而天才都是孤独的!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固然有他自己的激进而用错了人,但更多的是和他同时代的人,如韩琦、司马光之流,虽然政绩斐然,也是文学大咖,但要论思想眼界却远不及他。

况且,这些人已经成为宋朝的固化既得利益阶层,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境界呢?

宋朝守旧派

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是这些大文豪在没有登上庙堂时的自我催眠,自欺欺人的口号而已,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几人?

眼中没有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心中没有了对百姓的同情和怜悯,故而,当新法触动到了他们的利益时,跳起来反对也是必然的。

毕竟,范仲淹有且只有一位,王安石亦是如此!

即使到了今日,依然还有人妖魔化王安石,他们采用南宋统治者的论调,把靖康耻的这口大锅扣在王安石的头上,真的是贻笑大方!

王安石背上了宋亡的这口黑锅,何其冤也!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宋神宗熙宁六年之后的宋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