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位小夥伴私信了小嗨一個問題:恐怖片到底需不需要講邏輯?

他表示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爲發現很多人有些雙標。

明明在其他恐怖片下面評論“恐怖片就不要在意邏輯了”,卻唯獨在一部下面質問“恐怖片就可以不講邏輯嗎”

這唯獨的一部是哪一部?

——《寂靜之地》

《寂靜之地》

01典型的高概念恐怖片

提起高概念電影,想必很多小夥伴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科幻題材。

但其實近些年來隨着觀衆口味的不斷提高,恐怖片也越來越趨向於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感官恐怖片,即以人類感官作爲設定和噱頭的恐怖片。

本片便是如此。

《寂靜之地》

影片一開始,直接進入末日狀態:地球被一種可怕的怪物佔領,人類只得苟且偷生。

這種怪物個個是瞎子,但卻有着超乎尋常的聽力。

倖存的人類想要活下去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發出聲音。

《寂靜之地》

說得有點簡單?其實還可以更簡單,四個字——發聲即死

這個概念並非本片首創,最早出現在2015年蒂姆·萊伯恩所著的小說中,只不過將其作爲全片支柱、系統化地表現出來的影視作品,本片卻是第一部。

正因如此,它在2018年一經上映就引起了巨大關注。

IMDb、爛番茄,甚至就連一向嚴苛的Metacritic都給出了頗高的分數,一度被譽爲好萊塢年度最佳恐怖片

能夠取得如此之高的評價,原因有二:戲裏和戲外。

《寂靜之地》

戲裏無疑是發聲即死的高概念設定。

且不說此設定在當年對影迷有多大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將本片定義成了恐怖片中的另類。

恐怖片好看不好看,音效佔一半,對於絕大多數恐怖片來說,音效等聲音元素是營造氛圍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而本片反其道行之,惜聲如金,反而營造出了更爲緊繃、更爲高級的恐怖效果。

聲音成了片中人物的催命符,無論一枚釘子還是一個電動玩具的聲響,甚至是不經意間發出的響動,都有可能要了人命。

《寂靜之地》

在這樣的架構下,影片不止一次通過主角一家遭遇的危機讓銀幕外的觀衆屏住呼吸。

比如懷孕的女主角獨自在家、即將生產,一邊忍不住大口喘氣,一邊又不敢發出聲音。

就在這時,一隻怪物爪子從背後伸了出來......

再比如樓梯上的釘子,先讓觀衆看到釘子,後讓女主角一腳踩上去,效果就如同你知道那裏有一顆定時炸彈,她不知道,然後炸彈突然爆炸一般。

而這所有的恐怖手法,最終創造出了戲外觀衆沉浸式的觀影體驗

有多沉浸?放映廳裏有人說一句話、出一點聲都能讓旁人瞬間出戲。

如此獨特的觀影體驗,說是十年難遇也一點不誇張。

《寂靜之地》

02成也設定,敗也設定

新穎的高概念設定、獨特的恐怖形式、沉浸式的觀影體驗,怎麼看本片都應該是部神作吧?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當年它一登陸國內院線,就從一部讓人大氣都不敢喘的神片秒變大型吐槽大會現場。

爲什麼一家人組隊前行不是大人殿後,而是最小的孩子走在後面?

既然瀑布的聲音能作掩護,一家人爲什麼不搬到瀑布旁邊生活?

一槍就被解決,這樣的弱雞怪物是怎麼統治地球的?

還有全片最大的不解,明知道發出一點聲音就會死,幹嘛非要生孩子?

《寂靜之地》

這些故事情節和邏輯上的漏洞很快便蓋過了本片高概念設定的風頭,國內豆瓣上的評分也從最開始的8.0分一路下滑到如今的6.3分

是我們太認真、愛挑刺嗎?不,對於本片來說,這是必然結果。

《寂靜之地》

原因有三,其一,過於依賴設定。

雖說發聲即死的設定撐起了全片的亮點,但對於一部高概念、沉浸式的電影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設定有多吸人眼球,而是觀衆能否相信你的設定

顯然,很多國內觀衆並不買賬。

因爲發聲即死的設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漏洞,乍一看新穎,實則禁不起琢磨,就比如睡覺時不經意發出聲響怎麼辦?磨牙放屁打呼嚕怎麼辦?

而本片又太過依賴這種設定,自然導致劇情和邏輯上諸多不通,難以做到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真可謂是成也設定,敗也設定

《寂靜之地》

那麼問題就來了,怎麼國外觀衆就相信了呢?

其實不是相信了,是被主角一家濃厚的親情轉移了注意力。

這就涉及第二個原因了——中外觀衆對於恐怖片理解上的差異。

本片從始至終都在強調“家庭”的概念:父母間誠摯的愛情、父親耐心教導兒子變勇敢的親情、聾啞女兒與父母之間的和解、父親爲了救兒女甘願犧牲的父愛......

還有發聲即死的情況下堅持生孩子的情節,美國觀衆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因爲他們的思想裏堅信人的意義大於存在

孩子代表着人類的未來,那麼作爲倖存者的主角一家自然肩負着人類繁衍的使命。

《寂靜之地》

可大多數國內觀衆似乎並沒有在恐怖片裏領略親情的習慣和觀影期待,自然很難對本片極力展現的親情部分產生共鳴。

縱觀那些在內地市場爲人稱道的恐怖片,幾乎全都通過令人窒息的恐怖感取得成功,所以本片的風格,終究不符合大多數國內恐怖片愛好者的審美和習慣。

《寂靜之地》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預期管理。

何爲預期管理?電影上映前通過某些手段將觀衆的期待度維持在一個平衡點。

好萊塢對於預期管理向來重視,觀衆的期待值過高,影片卻未能達到,必然拖累口碑。

而即便影片本身有瑕疵,通過合理調節觀衆的期待值、引導他們進入電影世界收穫意想不到的共鳴,也還是有很大的機會提升電影本身的口碑。

《寂靜之地》

很顯然,本片在國內的預期管理崩塌了,進而導致觀衆通過打低分的方式對過高期待報復性宣泄。

這都要“歸功於”那些在影片上映前將其捧上天的“忠實影迷”。

《寂靜之地》

最後我們再回到文章開始的那個問題:恐怖片究竟需不需要講邏輯?

個人觀點,需要。

但如果你太較真,必然失去觀影樂趣。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