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字一般是指外國、番邦。帶“番”字的水果,也一般是從外國引入我國的。比如番茄、番木瓜、番荔枝,還有“番石榴”。

番木瓜就是我們如今的木瓜,番茄就是西紅柿了,這些大家都知道。

唯一特殊的是番荔枝和番石榴,番荔枝是長得像我國本土的荔枝,所以才被叫成“番荔枝”。同理,番石榴也並不是我國的本土石榴,而是外表長得像石榴,才被叫成“番石榴”。

從全面的消費市場來看,番荔枝這種水果可以說很不常見了,至少非熱帶的地區超市裏基本沒有這種水果。

而番石榴,這些是比番荔枝要好上很多,無論是從電商平臺上,還是從水果超市中,都能看到番石榴的身影。

番石榴,又叫芭樂,是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熱帶果樹,目前在我國華南各地都有栽培。全世界有400多個品種,主要栽培品種有10幾個,我國番石榴生產上的主要品種主要有本地番石榴、珍珠番石榴、新世紀番石榴等。

芭樂的風味以酸甜爲主,不是非常的甜,但這樣的甜度也可以了。只是,一些人在喫芭樂的時候,能喫出一種澀味,有些人很喜歡,有些人不喜歡,這也導致了一些人認爲“芭樂簡直是神一般美味的水果”,另一些人則認爲“芭樂就是水果中的廢材”。

撇開這種無法衡量的“大衆口味”問題,從水果產業的角度來看,芭樂也是夠廢材的。

對於芭樂種植區的一些人來說,芭樂可能是童年難以忘懷的記憶。

但是對於全部消費市場上的消費者來說,芭樂的知名度就太差了。

如果對一個北方人說“芭樂”或者說“番石榴”,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這還是一種水果?

以筆者自身爲例,知道芭樂這個名字,番石榴這個名字,也是這幾年的事情。以前根本不知道還有這種水果。

對比一下同爲熱帶水果的菠蘿、香蕉、榴蓮等,無論是番石榴這個名字,還是芭樂這個名字,知名度都太差了。

有人可能會說,知名度差的水果太多,有些野果子就不太適合如今的商業化的水果市場。

如果拿這句話來說別的水果,那可能還是這麼個道理。但芭樂這種水果,它的商品屬性已經非常強了。在貯藏性上,芭樂又耐運輸,又耐貯藏。在8℃以下,芭樂能貯藏21 天無異味。而在常溫下可放置10~15 天。如果哪個大櫻桃品種有這麼強的耐貯藏性,估計早就是主流品種了。

芭樂擁有着這麼好的貯藏性,不用擔心運輸和貯藏問題,畝產量又不低,爲什麼還沒有在市場迎來它的火爆期呢?

很多人說杏如今沒落的原因是,杏不耐貯藏和運輸。

這是有道理的,耐運輸和貯藏是一個水果發展的必備條件。

芭樂擁有了這個條件,但同時,芭樂這水果又有兩個致命的弱點:

一個是整體上缺乏了宣傳,很多人對它的認知根本不夠。

二是芭樂的味道走向了兩個極端,一端是說它好喫,一端是說它太難喫。

這兩個問題同時存在,估計嚴重阻礙了芭樂這水果向上發展的陽光大道。

你喫過芭樂麼?你對芭樂這種水果的不溫不火,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