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預先埋下的120公斤炸藥炸成重傷。但是並沒有當場死去,但他也自知命不久矣,還對部下說:“扶我起來尿泡尿,尿完我就要走啦。”

被運回大帥府後,張作霖喉嚨處的傷口流血不止,終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在臨終前,張作霖留下遺囑,將東北事宜交由其少帥兒子打理。其在遺囑中如此說道:

餘不幸歸途遇險,今病勢已篤。殆朝暮間人矣!作自束髮從軍,早日誓以身報國,生死置之度外。現年已五十有四,死亦非夭。惟是救國之志未隨,不免耿耿耳!

今以奉天重任付之學良,望汝善爲料理,延聘賢能,修明內政,使人民安居樂業,以慰父老懸懸之望。全力努力和平,以彌戰禍,促成統一。勿背餘佳息通電之旨,並盼我袍澤同人共體此意,但能尊囑,事事以國家人民爲重,協力進行,即足徵諸同人相愛之誠,餘身雖死亦瞑目矣!張雨亭 謹訂 中華民國十七年六月四日。

張作霖的喪事,前後操辦月餘。因天氣悶熱,怕屍體腐爛,用布匹沾桐油纏裹數層,棺槨下邊置放大塊冰鎮涼。直到秋天,張學良準備下葬父親靈柩,又趕上九一八事變,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張學良率軍退出瀋陽,日軍順勢侵佔大帥府,並將張作霖靈柩移至珠林寺,這一放便是九年。

最後還是張作霖的昔日部下張景惠,不忍昔日兄弟如此淒涼,便牽頭給張作霖操辦葬禮。迫於輿論壓力,日本人這次沒有阻攔,同意讓張景惠以“張作霖五弟”的名義來出面組織。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5月3日,張作霖草草安葬於錦州驛馬坊,與原配夫人合葬在了一起。由於兒女都未參加葬禮,張景惠最後只能讓張作霖外甥爲其打幡。

後來吳佩孚質問張學良:“你爲什麼不敢和日本人打,你爹被日本人炸死了,這是家仇,東北被日本人佔了,這是國仇。國仇家恨你都不報,你爹的棺材怕是要豎起來了!”便是所謂此事。

縱觀張作霖一生,堪稱勵志的代表,他從流寇土匪起家,在衆多勢力中獨佔鰲頭,最後掃清東北,成爲名副其實的東北王。作爲封建軍閥,他具有落後甚至是反動的一面;作爲統治者,他的多重性格特徵是十分突出的;作爲東北邊疆大吏,他對東北的經濟建設尤其是鐵路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對文化教育尤其是教育的重視與投入更是可圈可點;在對外關係上,他始終以維護民族利益爲重。然而這一代梟雄最後被陰謀炸死,九年之後方纔入土爲安,實在讓人感慨唏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