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人家的炊煙纔剛剛升起,楊春光和鄭義就已經準備出門了。他們是長春工程學院派駐白城市洮北區東勝鄉春光村的扶貧工作隊員。

第一書記楊春光說:“村裏老人起的早,我們去陪他們鍛鍊,再嘮嘮家常。”從2018年來到村裏,這樣的習慣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生活。

“我的老家在通化市輝南縣的一個小山村。48年前,我們學校的駐村工作隊也曾到那裏幫扶過。到現在,家裏的長輩還記得。這次,學校派我到春光村幫扶,更巧的是,我的名字也叫春光,這是一份傳承也是難得的緣分。”楊春光說。

看到迎面走來,正在晨練的村民李桂榮,楊春光老遠就打起了招呼。

“我這說話走路都不利索,楊書記就告訴我少喫鹽、多鍛鍊,早上有時間就陪我溜達,生怕我磕着碰着了。”李桂榮對記者說,得了腦梗的自己在楊春光的督促下,堅持鍛鍊,身體恢復得很好。

晨練完,楊春光帶我們來到李桂榮家。李桂榮迫不及待地向我們介紹,“這些都是楊書記和鄭老師幫着弄的。我這身體不太好,園子小也沒法用農機,他們就一點一點幫我翻地。你看那一排是角瓜,長得多好,等長成了你們都來我家喫角瓜餡餃子啊。”

走進室內,窗臺上擺着厚厚的一摞試卷,“這些都是我小孫女的,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老師在網上留作業,孩子就去村部打印出來。我兒子出門打工一年也回不來幾次,我又不識字,楊書記和鄭老師不光幫着打印,還給輔導孩子功課,村裏其他幾個孩子也都是楊書記他們幫着輔導的。”

李桂榮打開櫃子,拿出一部嶄新的手機說:“這是楊書記知道我家的情況困難,孩子上網課沒有手機,特意給我孫女買的。現在孩子開學了,到了週末他們有時間就開車去鎮上幫我把孩子接回來。自從他們工作隊來到我們村,我這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比自己兒子還貼心。”在與村民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切實的體會到他們對駐村工作隊的感激。

楊春光告訴記者:“我們作爲老師,深知教育對一個家庭,一個地區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對村裏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視。每年,我們學院都會有大學生志願者來到村裏對孩子們進行幫扶,這些年已經開展了針對留守兒童的‘一對一’關愛工程、‘志智’雙扶互助‘1+1’活動、陽光兄妹‘1+1’幫扶等‘志智雙扶’活動,讓村裏的孩子們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實現一人成才,全家脫貧,斬斷貧困家庭的代際傳遞鏈。”

在村民隋淑芬家,正在給院子裏的雞、鵝餵食的她連忙放下手裏的活計招呼我們。隋淑芬說:“這些都是工作隊鼓勵我們養的,年底的時候他還幫着我們賣出去,去年賣了幾千塊錢呢。”

隋淑芬家原本是村裏的富裕戶,兒子兒媳婦出了車禍,幾乎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老伴一着急又得了重病,全家一下子跌入了谷底。

“2018年,駐村工作隊來到我家走訪,那正是我家最難的時候。楊書記就給我們講解國家的救助政策,臨走時還給了我五百塊錢。沒過多久,民政救助、低保救助、醫療救助全來了,我們全家又對生活有了信心。後來,楊書記又鼓勵我們發展庭院經濟,既能照顧老伴又能增加收入,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隋淑芬說。

上午9點左右,村部熱鬧了起來,村幹部正熟練的操作着電腦爲村民辦理業務。春光村村書記汪純雨告訴記者:“我們村部的這些電腦都是駐村工作隊幫着弄的,也是他們手把手教我們如何使用的,現在村裏也實現了辦公自動化。”

在春光村農機合作社,24臺(套)農機具整齊排列在庫房中。汪純雨說:“農機合作社是駐村工作隊調查研究後,長春工程學院幫助投資建設的,合作社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一舉實現了全村農業生產耕、種、收的全程機械化。合作社免費爲貧困戶提供服務,有償服務的創收收益也主要用於爲貧困戶分紅。”

中午時分,當我們返回村部,村幹部說,又有村民將自家包的餃子送了過來,放下就走了。看着這一大盤餃子,楊春光有些激動地說:“村民經常在我們駐地門前放上自己家裏小雞產的雞蛋,因爲雞蛋可以換錢,我們不收,所以村民就匿名把雞蛋放在門前。以前看到我們黨的軍隊得到老百姓的擁護,軍民一家親相處的那麼好,說實在的只有親身體會後,我才知道什麼是民心向背!”

說完,楊春光咬了一口餃子,淚流不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