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蘇聯的黑麪包又臭又硬,爲什麼還要堅持給部隊喫?

二戰期間,蘇聯軍隊經常喫的軍糧就是黑麪包了,這種混合了黑麥粉和麥麩的麪包,質地非常硬,口感自然也不是很好,蘇軍士兵其實也不愛喫,但是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瓷實抗餓,因此在食物蘇軍面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一天一大塊黑麪包也就夠了。

二戰期間,用黑麥粉或者麥麩做成的黑麪包,由於質地較硬,口感不是很好,一般來講不是人們的首選品。不過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瓷實,耐消化,抗餓,因此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黑麪包的重要性就體現了出來。

這種麪包便於攜帶和保質期長,因此,在作戰的時候,可以供士兵充飢。除此之外,黑麪包的味道很獨特,雖然顏色看起來像黑色巧克力,並不是那麼的好看,但在製作的時候所使用的原料和發酵方式都和普通麪包不同。所以,在口感和顏色方面和普通麪包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在喫起來的時候有一種酸、鹹、臭的味道,沒喫過的人還以爲是什麼變質的食物。

由於黑麪包的營養價值高士兵在使用這種麪包之後有十足的飽腹感,還容易消化。即使在戰場上這種麪包也利於運輸和保存。當時的蘇軍在包圍列寧格勒的時候,每天只能領取一條黑麪包,就在這樣艱難的境況之下,蘇軍都能獲得勝利,要知道二戰後期蘇軍的黑麪包均摻雜着大量的木屑。

在二戰後期,美國與蘇聯聯合起來對抗法西斯。因此,美國向蘇聯援助了大量食物,包括午餐肉、罐頭、黃油、雞蛋粉以及食鹽、糖。雖然這些食物味道不怎麼樣,但對於喫慣黑麪包的蘇聯士兵來說,這已經算是人間美味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