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平淡如水,每天都在滴滴答答地走个不停。然而,那些曾经的记忆,在镜头下书写着一个时代的故事,散落在天南海北的角落里,温暖着依然在努力生活的人们。

一匹小马

三十年前的一个深秋季节,凉风习习,一匹小马来到了赣北的一个山区。不多时,山区沸腾开来。人们如同过节一样,纷纷跑来围观这匹小马。

在今天看来,这个行为实在滑稽。

可是,在那个闭塞的年代,在那个为看一场戏不惜赶十里路的年代,这匹小马实在是一个新奇的玩意。

当然,小马不是来旅游的,它是来为主人赚钱的。拍照人着一件红披风,穿上军装,在马背上留下一张合影,对山村里的男女老少来说,便是最好的纪念。只是,这样的纪念,对贫乏的家庭来说是稀有资源,只应该留给家中最小的孩子。

小姨、小舅作为家中最小的两个孩子,还是爬到马背上风光了一把。

十岁左右的小舅,在马背上留影

如果说,马背上的留影是小舅童年贫困生活中少有的快乐,那么,五年后的外出打工,便是人世间苦难的缩影。

瘦弱的身影

小舅调皮,不爱读书。十五岁那年,便跟随姐姐(我小姨)一同来到福建马尾打工。小姨老实,进鞋厂做苦力。小舅看不上这样的苦差事,想挣快钱、大钱。然而,那个未成年的小舅哪里知道,鞋厂外面的世界对没背景的他来说,只会更加艰辛。

小舅马尾打工留影

刚到福建的小舅,还只是个童工。只是,这样的年龄,工厂老板丝毫不在意,小舅自己也不在意。毕竟吃饱肚子,是重中之重。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沉稳老道,十五岁的他,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成人化:光亮的头发、皮鞋皮带、休闲裤与衬衣。十五岁的小舅俨然一个外乡人。

照片上的光鲜,并不意味着小舅生活得很好。相反,这些刻意的打扮,只是为了让拍回家的照片看上去很美,让家中的父母兄长安心年龄最小的他。

多年后,小姨才告诉家人,小舅为了闯生活,在福建受过什么样的委屈和苦难。我们也只在多年后回头看这张照片,才知道这个身形单薄、一脸严肃的小舅,过得很不快乐。

从鞋厂出来的小舅,动起了劳工介绍的脑筋。

他想着,老家还有很多人想出来打工,福建工厂大量招工,这种动动嘴皮、搞搞联络的事就能赚钱,比在鞋厂来得快、赚得多。只是,小舅看到的商机,别人早就在做。啥关系都没有的愣头青小舅,动了别人的蛋糕。

终于有一天,正站在桌上招工的小舅被几个同行拦住,一脚从桌上踢了下来。摔倒在地的小舅,被随之而来的拳头打断了鼻梁骨。即便如此,小舅依然不曾跟同在一城打工的姐姐说上半句。小姨说,整整半个月,她没见过弟弟,也不曾接到过弟弟的一个电话。

还只是半大孩子的小舅,一手扶着断了的鼻梁,一边哭着回出租屋的画面,便刻进了我的脑海。我似乎看到了小舅倔强的眼神,更看到他受欺负之后的悲愤与无助。

第一辆摩托车

福建马尾的生活并不容易,但是,比起回家务农,这里依然值得留下。

小舅敢闯敢拼、脑子活络,在江西老乡群里留下了名声。在福建的这些年里,小舅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受欺负的日子也越来越少。

后来,存了一些钱的小舅没再做转介绍,开始做点小生意。小舅入手了第一辆小马达——一辆摩托车。

照片中的小舅再也不是那种愁眉苦脸的表情,而是难得的露出了笑脸。对身无分文,只身闯福建的小舅来说,这值得骄傲!

小舅和摩托车

第一辆汽车

直到2012年,已经参加工作的我看到了小舅的第二台马达——一辆二手皮卡。这辆皮卡是小舅用两万块钱买来,这辆烧柴油的皮卡车,带着自己一家四口的小家庭,车斗中再加两条长凳,载着十来个亲人,穿梭在从小山村去县城的蜿蜒山路上,车尾的黑烟还拖拽着一车的欢声笑语。

小舅的第一辆车

这辆皮卡如同报春花一般,迎来了小山村的小车时代。这之后,小小的山谷便经常能听到喜庆的鞭炮声,那是新车买回来后的礼仪与庆贺。

两年后,小舅又换了一台马达——一辆国产车。每一份成绩,都是自己辛苦积累下来的结果。如今,小舅在福建有了车也有了房,孩子上了大学,日子每天都在加速奔向幸福的远方!

小舅买的国产小汽车

这样的成就,对很多人来说,也许算不得什么。然而,对于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专业技能、既无关系、更无人脉的小舅来说,我认为这是成功。钱不多,但够用。人很忙,心能安。

从小马到小马达,从羸弱的少年到安稳的中年。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只是,每一个脚印的背后,是一张绝不认命的脸,是一份拼尽全力的倔强。什么是成功?用自己最大的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便是自己人生的王。

相关文章